跳转到正文内容

房价“暗涨”对冲管制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30日 02:40  中国经营报

  作者: 李乐 | 来源: 中国经营报

  不出意料,5月1日之后的北京房价数据,将进入相当长的一段平稳期。

  4月27日,北京市发改委公布了《北京市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执行细则》,要求开发企业对每套房源的售价及其所有费项进行公示。但实际上,公示却并不是让开发企业忌惮的“撒手锏”,真正让开发企业多少感到不妙的是,5月1日后一旦开发商申报的每套房源价格批准后,直到销售完成,该套房源的价格将不得再向上调整。

  这意味着喧闹已久的“一房一价”实际上成为变相的“限价令”,而为了对冲这种价格管制,北京楼市的开发商开始在“五一”之前暗中调价,以达到预留涨价销售空间的目的。

  变相“限价令”

  “如果就是明码标价,那倒是简单了。”4月27日晚,绿城(中国)北京公司(下称绿城)的一位销售负责人说。面对笔者,他多少有些无奈。近日,他和他的公司就得到政府部门的知会称,在“一房一价”进行公示的同时,发改委核准的单套住房价格,在公示后便不再允许向上调整。

  首创置业、北京万科、富力地产等开发企业的销售负责人,均向笔者证实了这一说法。据了解,4月上旬,北京市发改委、北京市住建委就通过不同方式,就这一操作的基本原则,向北京主要开发企业进行了“吹风”,在“吹风”的过程中,“核准单套住房价格后不允许再上调价格”被作为重点进行了强调。

  3月22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商品住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下称《规定》)要求商品房销售要实行一套一标价,并明确公示代收代办收费和物业服务收费,商品房经营者不得在标价之外加收任何未标明的费用。并将5月1日作为这项规定的起始日,北京市则在4月27日,公布了这项政策在北京的执行细则。

  “原来开发企业的定价是先定一个基本价格,根据市场的情况一点一点调高,进行价格和销售节奏的控制,但现在,报上去是多少价格,实际上就变成了价格的上限,一旦突破,不仅在网络交易系统上无法履行签约申报程序,而且还会招来发改委的处罚。”首创置业一位销售负责人告诉笔者。不过,该操作原则允许实际成交价低于发改委核准的一房一价的销售价格。

  在此之前,北京市住建委在进行商品房预售行政许可时,要求开发企业上报拟预售均价一项科目,并要求整个项目的成交价格不应高过申报的拟预售均价,但并未具体到每套房源,从而给开发企业逐套上调售价留出了空间,而“一房一价”政策,恰恰封死了这个空间。“这就是一种变相的限价,这种政策环境下,政府这样的操作方式,我们也能理解,执行就是了。”首创置业的销售总监向笔者表示。

  对冲靠暗涨

  抢在5月1日“规定”开始执行之前,在北京便有开发企业开始采用暗中涨价的方式,获得最后的“上调价格机会”。本报综合购房人的反映和笔者调查后发现,位于北京的绿城诚园项目,近日对原有未售房源中价格较低的房源进行了调价,价格上调的幅度为1000元/平方米。

  绿城诚园项目的三居室建筑面积约171平方米,在位于项目西北角楼栋二层的两套三居室的价格,在其上调价格之前,总价分别约为944万元、935万元,约合单价55000元/平方米。上调价格后,这两套三居室的总价分别上涨至961万元、952万元,约合单价56000元/平方米,单价涨幅约1000元 /平方米,总价涨幅在10万元上下。笔者综合多方情况证实,除上述两套三居室外,部分面积较大的户型也以1000元/平方米的幅度上调了售价。由于户型面积的增大,其总价上浮的额度也就较高。

  该项目一位销售人员表示,这主要是为了应对发改委的“一房一价”政策。“如果现在不调,5月1日以后就不能再调高了。”在电话中,她对笔者说。在实施“一房一价”的政策之前,北京市住建委一直通过“拟参考销售均价”审核、公示的方式,对开发商的定价行为进行约束,不过,恰是合理运用了该机制,绿城方面才得以在5月1日前,对定价较低的未售房源向上调价1000元/平方米。

  空间恰恰来自“拟参考预售均价”: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的信息显示,绿城诚园项目A2#住宅楼和B1#住宅楼的“拟参考销售均价分别为62632元/平方米和60680元 /平方米。“但是,我们此前实际的销售价格,实际上是低于这个价格的。”前述销售人员表示,按照“高限”提供这一价格指标进行公示,主要是为了在日后灵活调整单套住房价格预留空间。

  业内人士透露,如此合理运用管理机制应对5月1日“一房一价”大限的开发商,并非绿城一家,而这种“应对”的方式,在已销售一段时间的高档住宅项目的开发商中,更有利益冲动。

  数据谋“平稳”

  开发商所言的政策环境,多是暗指目前地方政府所承受的楼市调控压力。此前,北京市在公布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时,首次提出“稳中有降”,在与国务院房地产调控政策落实督察组的座谈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明确表示:北京市不仅把楼市调控当做经济问题,更当做政治问题来抓。于是,房价数据成为了敏感的支点。

  “从这样的变相限价方式来看,在某一时期内形成的核准后的一房一价的价格,由于不再允许开发商向上调整,也就封死了这部分已批准价格项目涨价的空间,楼市供应中总共有两部分,一是新盘,一是在售楼盘,通过一房一价的变相限价,首先把在售楼盘整体价格上涨的可能彻底封死了,这部分批准以后就不会变。”中原地产华北区董事总经理李文杰向笔者分析:例如,3月~4月间北京集中核准一房一价之后的这部分楼盘,形成的均价为16000 元/平方米,由于限价操作原则的存在,这16000元/平方米的均价,将一直维持到这些房源全部销售完成,将不会再上涨。

  前述绿城北京公司的销售负责人向笔者透露,虽然涨价不可以,成交价低于核准一房一价则是允许的。这意味着,如果其中开发企业下调了实际销售价格,在数据上,整体均价还会逐月回落。

  至于新盘部分,住建委在进行商品住房预售行政许可时,将会加以控制。万科北京公司一位销售负责人向笔者表示,目前,北京市住建委对于开发商申报的拟预售均价超出当下区域均价10%的,一律会要求开发企业进行调整后再行申报。于是,原本最能拉动房价整体上涨的新盘涨价的空间,也被封死。

  “一边是严格控制涨幅,一边是对在售项目通过一房一价进行变相限价,这样的情况下,房价数据表现得平稳甚至是稳中有降,一点也不意外。”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陈国强向笔者判断。

    中国经营报微博:http://weibo.com/chinabusinessjournal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