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琼
4月下旬的一天,国内最大的民营鞋企奥康集团正忙着将近两万双皮鞋装柜发往欧盟,这是欧盟对华反倾销税取消后该公司对其发出的第一批货。
半个月前,尽管终于赢得长达5年的欧盟倾销诉讼胜利,奥康集团董事长王振滔并没有感到身上的重担被卸下了。
此前,欧盟落下反倾销税大锤,卡住了中国鞋企飞往欧洲各地的订单,在中国商务部和奥康等鞋企的不懈努力下,今年4月欧盟正式取消了对中国皮鞋16.5%的高额反倾销税。
“这只是一个阶段性的胜利,”王振滔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如果中国的鞋企、中国的制造业不改变原有的出口结构,不把从产品输出转变到品牌输出,中国鞋企可能还会面对反垄断等其他的诉讼。”
对王振滔和他的企业而言,从世界级的产品矩阵开发,到全球资源配置,不仅要完成产品、产业的全面升级,也要在整体结构上进行优化,全面提高产业素质和向更高竞争力的方向转变。
制造业的升级途径
“制造业的压力非常大,特别是中小企业。”王振滔分析,一方面原材料成本上涨、劳动力短缺与用工成本上涨并存,另一方面融资成本在上升,市场竞争费用也在上涨。以鞋企为例,很多鞋企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中国两大鞋业基地东莞和温州大批中小鞋企倒闭,以温州为例,鞋企的数量从1万多家降到了1800多家,淘汰率极高。
王振滔说,除了内部压力,对于出口型企业来说,国际宏观形势也并不乐观:人民币可能将进一步升值,国际贸易摩擦越来越频繁,而另一方面,欧美一些国家经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未完全复苏,消费力还未达到危机前水平,这些都造成了对出口企业的压力。
“不过是挑战也是机遇,中国制造业也应该做一些转型升级,还可以考虑在这个时机进行资本化运作,收购一些品牌。”王振滔说。
这也是众多谋求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重新改变世界市场秩序的机会,2010年5月,奥康鞋业股份有限公司就收购了“世界鞋都”意大利鞋业第一品牌万利威德(VALLEVERDE)在大中华地区的所有权。他表示,未来还会有一系列与国际品牌合作的计划。
“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夕阳的企业。”王振滔认为,中国制造必须提升科技含量、提升产品附加值,这也是应对国外反倾销诉讼的最好方式。
近年来奥康在科技创新及研发方面的投入已达亿元。去年,奥康又投资6000万元建立高科技数字化研发基地,通过引进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及相关软件来改造传统制鞋业,不仅可使工艺标准化、管理透明化,而且可简化流程,减少用人数量,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极大程度地缩短产品从设计到投放市场的周期,间接地降低了企业的成本。
绿色发展是“十二五”规划的最大亮点,也是制造业从劳动密集型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型的方向。
“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是企业和社会长远利益的基础。”王振滔说,目前,奥康不仅是自己进行发展和转型,作为国内最大的民营制鞋企业,2010年12月,其与全国50多家连锁鞋城一起成立了中国首个鞋业合作联盟,“通过强强联合,推进中国鞋企的转型升级”,这是奥康牵头成立鞋业合作联盟的目的。
向高附加值行业转型
除了传统主业制鞋业本身的转型升级,王振滔也在考虑整个集团拓展附加值更高的行业。
居安思危。越来越多的传统制造业通过实施多品牌、多元化战略,正在不断化解经济环境给企业带来的生存压力。奥康在保证主业不断创新升级的同时,还大力发展了生物制品等产业。
“未来奥康将在两个方向上努力,一个是消费品,一个是健康品。”王振滔说。
与很多制造业被迫转型不同,奥康其实很早就开始关注生物制药行业。早在2003年,奥康就在四川成都成立了康华生(微博 专栏)物制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狂犬疫苗、流脑疫苗等多种产品。狂犬疫苗年产量可以达1000万人份,流脑疫苗近2000万人份。“生物医药将是奥康除了制鞋业之外的第二产业,也将成为推动奥康快速增长的全新引擎。”王振滔向记者透露,这些生物医药品已经批量生产,并且已经上市。
从制鞋到没有关联度的制药行业,这是一个不小的转型跨度。“生物制药是医药产业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王振滔说,要战略转型就要有跨度,传统制鞋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沿海地区日渐减少的劳动力输入和土地成本压力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将会是制鞋企业不可避免的问题。在完成了一定的资本积累后,应该往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上找机会。
“生物制药一个员工的产出,抵得上制鞋企业100个员工的产出,利润率比起传统的制鞋业,高得多。”为了这个转身,王振滔投入数亿。能够让他大手笔投入、潜伏7年而不动声色的原因,正是这个行业的高资金投入、高利润率和高技术门槛。
现在已经有不菲身家的王振滔表示,金钱早已不是他继续价值创造的动力,对他来说,动力在于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和人生价值。即便是长达5年的反倾销过程中,巨额诉讼费用、漫长的时间成本,让当时受到影响的1200多家企业,大都保持沉默。王振滔说,我们不是要出风头,是想为整个行业做这件事。作为一个企业家,除了对自己的企业负责,对行业、对社会还有一种责任。
王振滔也许不是最富有的企业家,但他的基金会却是全国数额最大的以个人名字命名的非公募基金会。“衡量一个企业和一个企业家的价值,不在于规模有多大,财富有多少,而在于为社会做了多少贡献,在于有没有责任心。”王振滔说。他甚至还在尝试另外一个途径传道,他的另外一个身份是商业管理类书籍作家,在出版的几本书中,他深入探究了企业做大做强的经营之道和企业家的价值观。“希望能让更多渴望成长和真正该成长的中小企业受到启发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