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本报评论员 阮修星
近期市场不断发出警告,“电荒”可能再度大面积来袭。3月份,浙江出现了2004年以来最严重的“电荒”,当地紧急压缩高耗能、高排放企业用电,鼓励企业错避高峰用电以及对非连续性生产企业限电,目前全省用电缺口仍在200万到300万千瓦左右。国家电网华中公司也透露,截至4月25日,全网电煤库存仅可用9天,湖南、江西、重庆等省市已相继采取限电、让电措施。
目前尚处春夏之交,华东、华中地区就已出现了电力供应紧张,随着夏季用电高峰的到来,电力供应形势将会更加严峻。发改委最近下发的通知也印证了这个判断。该通知强调,2011年将是近几年电力需求形势相对偏紧的一年。今年大部分地区电力供需形势偏紧,年初已有20个省(区市)实施了有序用电,预计夏季高峰期华东、华北、南方供需缺口较大。以此判断,为确保重要行业、重要领域用电,今年夏季可能有更多的地区出现拉闸限电。
细究当前用电量的激增,高耗能产业可谓是罪魁祸首。数据显示,一季度浙江省的用电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5%。其中化工、有色金属制造等高耗能产业的增幅更是高达20%。这说明大量增加的用电量很大一部分是被高耗能的产业消耗了。因此,要破解“电荒”,首先必须重拳遏制高耗能产业的死灰复燃,要充分利用能源资源约束增强形成的市场倒逼机制,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进产业结构转型。
除去需求端,电力供应端的矛盾也亟待化解。近年来,我国电力行业一直饱受“市场煤、计划电”之苦,发电企业尤其是火电企业持续承受着上游煤价大幅飙涨、下游电价联动滞后的拖累,生产经营困难。根据中电联统计,由于上网电价偏低,火电行业亏损严重,2010年全国已有15个省份火电全线亏损。因此,当前用电量的攀升对电力企业来说难以形成盈利动力,难以主动扩大生产。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加快推进煤炭应急储备、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和推动电力市场的改革,理顺电力市场上下游体系,通过煤电联动提高发电企业的积极性,保障电力供应稳定,并向用电主体传导能源价格信号。
此外,我国电力需求存在着季节性峰谷差以及东西部地域性用电需求差异,电力市场“旺季紧张淡季富余”、“东部偏紧西部充裕”。这种复杂性更是加大了保证电力供应的难度。我们希望,相关部门能针对今年的电力供需形势和特点,早研判、早准备,对可能出现的供应缺口,制定周密应对措施,做好有序用电方案,确保居民生活和重点领域用电,绝不允许拉限居民生活用电。同时,从全局和长远着眼,尽快完成诸如特高压跨区域输电建设,实现“西电东送”,以缓解区域性用电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