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怎样才能让农民不盲目跟风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26日 00:01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本报评论员 李忠春

  对于时下多地出现的蔬菜滞销、低价伤农现象,社会舆论几乎众口一词,这就是农民兄弟盲目跟风,“一窝风”种植是罪魁祸首。这是个最浅显易懂的道理,连一点经济学也没学过的人都明白。我们不能仅仅停留于此,而应当深入思考,找到原因,对症下药,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

  市场经济是逐利经济。从本能来讲,农民最实在,最讲实惠,最不会讲大道理,也无需这样,只要跟着市场走就行了。从经济学角度来观察,农民兄弟看到什么挣钱多就种植什么,这本无可厚非。问题在于,农民对市场的感受是否真实?他们的判断是否准确?现实已经做出了回答。可为什么农民兄弟的感觉屡屡失误呢?

  农民兄弟之所以如此,并不是他们心甘情愿,实在是迫于无奈。他们也想有一双火眼金睛,能洞悉市场上的波诡云谲,但实在是力不从心。因为种种条件限制,他们看到的只是眼前和一隅,很少感知真正的市场,无力顾及未来及更大范围市场的波翻浪涌,春播秋种很多都是依据经验来判断,很容易被市场的表面现象所迷惑,等残忍的现实来临,已是追悔莫及。

  我们要对农业现状有个清醒的认识。我国有着悠久的封建传统和小农经济历史,时至今日,这还是最大的国情。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和农村改革也进行了三十多年的市场经济探索,取得了不凡的成就。但对此估计要实事求是,要冷静理智地认识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市场化程度。很多地方,包括像山东这样农业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都出现了农民因菜价低自杀的悲剧,其他地方更是可想而知。在我国农村,组织起来、能与现代化大农业和市场经济接轨的农民只是一部分,能有条件上网查询信息的农民也不很普遍,绝大多数仍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这也构成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生活的主体。没有组织,没有引导,

  缺乏方法和手段,与真实的市场相距甚远,加上人为设置的重重“关山”,对市场需求情况不了解,只好盲目跟风,左顾右盼随大流,你种什么我也种什么。可以说,我们的农民兄弟绝大多数仍然在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里苦苦挣扎,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很低,与成熟的市场经济更是相去甚远。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要求农民自己去闯市场是不现实的。只有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积极推动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用市场的手段把农民组织起来,形成合力,才会增强趋利避害、搏击风险的能力。

  缺少为农民服务的手段,这种服务的低效、甚至无效,也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绝大多数地方也设有相关的服务三农的机构和部门,很多人也怀有对农民兄弟的真挚感情,想尽千方百计,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但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在基层农村,三农机构形同虚设,人员参差不齐,经费捉襟见肘,开设的一些服务也是文不对题、药不对症。一些信息和思路往往也是事后诸葛亮,有些根本就是虚假的;更有甚者,一些地方领导还习惯行政命令,喜欢用计划经济的手段,对农民的种植活动发号施令,今年砍了种这个,明年再砍了种那个,但对市场前景却是不明就里。农民听话是听话了,但就是效益不好。结果是劳民伤财,怨声载道。这只能是扬汤止沸,适得其反,有些甚至还酿成了群体事件。

  要真正让农民生产的产品适销对路,让农产品市场不再“抽风”,让农民不再盲目跟风,就需要真正摸准市场的脉搏,让农民与市场密切接触。这里最关键的是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如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步伐,让土地向种植能人和大户手里集中,尽快完善农村基层商会协会等服务组织和涉农网络建设,配备有真才实学的专业人员,改变有些地方基层农业站所徒有虚名或者滥竽充数的情况,为农民提供真实准确、专业可靠的信息和服务;另外,还要摒弃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一些做法。当然,农民兄弟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也是当务之急。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