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外储管理战略需调整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19日 16:54  财新网

  目前中国主要遵行的仍然是短缺时代的外汇管理体制,这显然需要有更高层面的战略调整,尤其是外汇投资管理应更趋于开放化、市场化

  【财新网】(记者 李涛)财政部副部长李勇(专栏)近期在《中国财政》杂志(2011年第3期)上发表了《开创“十二五”时期财政金融工作新局面》,文章称2010年以来,美元和欧元的“轮番”贬值,不但冲击了我国的出口增长,也使我国外汇储备出现账面亏损,加大了外汇储备币种管理的难度。

  外汇储备币种管理的难度很大是不争的事实。一位官员就曾经抱怨:“美元大跌时,有些人建议我们买欧元,欧债危机来了,这些人建议抛出欧元,这些话能听吗?”其实,外汇储备币种管理难题的真正解决,离不开外汇储备管理的多元化。央行行长周小川(专栏)4月18日晚间在清华大学金融高端讲坛上坦言,外汇储备已经超过了我国需要的合理水平,外汇积累过多,导致市场流动性过多,也增加了央行对冲工作的压力。国务院也已经提出来要减少外汇储备的过度积累,对于已经积累的部分一定要管好,其中一条就是要多样化。

  目前的外储运营管理主要有两家机构来完成,一是外管局储备管理司,又称中央外汇业务中心,二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自从成立伊始,中投需再获注资的声音就没断过。问题是,中央外汇业务中心近年来也进行了改革,选聘首席投资官等等,有了更完善的策略研究、投资决策、交易执行、风险管理、业绩评价、清算托管、内部控制,在选择投资品种,和中投一样都是考虑它的安全性、流动性、长短期投资回报等特征。两个模式的重合度越来越高。

  中投成立时基本借鉴了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对外积极进行固定收入证券、房地产和私人股票投资,汇金公司则有些类似于淡马锡,主要职能是对本国战略性产业进行控股管理。GIC和淡马锡都为新加坡财政部全资拥有,而新加坡央行持有的外汇储备主要用于干预外汇市场。所以有评价新加坡的外汇储备运营模式主要由财政部主导,是财政部主导下的GIC+淡马锡+金融管理局“三驾马车”的模式。

  在国际上的外储管理模式中,比较先进的是欧盟、日本等储备货币国家,均奉行相对传统的外汇储备资产管理政策,侧重于利用储备资产干预外汇市场。另一个例子是挪威,该国通过石油贸易持有了较高的外汇储备,采取的是财政部和挪威央行联合主导体制。这个体制的产物是挪威政府石油基金,财政部对石油基金的管理负责——制定长期投资策略,确定投资基准,风险控制,评估管理者以及向议会报告基金管理情况,央行负责石油基金的管理运作,具体进行石油基金的投资操作,并向市场机构分包,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将国家石油基金的20%委托给国际知名的资产管理公司进行运作。央行单独的外汇储备则用于干预外汇市场。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外汇储备高企、人民币占款泛滥的今天,中国主要遵行的仍然是短缺时代的外汇管理体制,这显然需要有更高层面的战略调整,尤其是外汇投资管理应更趋于开放化、市场化,诚如周小川所言,“要管好”超过合理储备水平的外汇资产。■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