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中国人民银行今年未设定银行新增贷款目标,而改用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的监测指标和中间目标。这是否意味着用货币政策应对通胀有了新的手段和目标?如何运用这些工具来调控金融?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专栏)日前在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上接受了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的采访。
未来货币政策是否转向?
【提问】为什么物价同比涨幅创下31个月以来的新高,环比却下降0.2个百分点?未来政策是否有变?
周小川解读数据变化的原因:第一,3月CPI环比为负0.2%,说明3月物价比2月低;第二,环比降低同比上升,是基数原因造成——即去年3月物价较低,所以环比下降,同比上升。
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周小川认为是季节性因素影响。我国物价季节性波动的特点是,春节过后一般物价开始走低,也就是环比下降。一般夏天过后,后半年物价环比都呈上升趋势。今年3月过了春节这一时间节点,所以物价环比开始降低,但降低的幅度和历年平均值相比偏少。
“总体来讲,中国CPI目前偏高。因此,要采取各种方法来调控。未来调控要尊重市场供求关系,保持灵活性。立足于消除通货膨胀走高的货币因素,货币政策已从适度宽松转为稳健,即货币政策要适当收紧,这个趋势估计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周小川说。
未来调控空间还有多大?
【提问】未来货币政策操作空间是否越来越小?不断加息是否会吸引热钱流入,导致与实际调控效果相反?
周小川表示,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部署今年一季度工作时也强调“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和节奏”。
央行今后将把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的监测指标和中间目标,定期公布每个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数据。今年我国社会融资规模预计在14万亿元左右。
一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重点监测、分析的指标和调控中间量目标是M2和新增人民币贷款。然而,由于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总量的比例日趋减少,新增人民币贷款已不能准确反映我国实体经济的融资规模。数据显示,2002年我国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例超过90%,2010年这一比例下降到56%。今年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例更降至53%。随着融资渠道的多元化,现在开始试行把社会融资总量的目标挑出来,以利宏观调控部门加强金融体系稳健性监测和评估,这一转变有一个习惯的过程。
针对存款准备金率创历史新高,舆论认为央行未来调控空间十分有限。周小川认为,存款准备金率没有绝对的指标,取决于不同的条件,国际经验方面也没有一个标准尺度。“中国多年来有双顺差因素,在应对危机时我们采取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导致流动性过多,需要收回流动性。另外取决于央行是否对准备金付息,很多国家央行对存款准备金不付息。但中国付息,因此影响的效果也不一样。”周小川说。
他强调,任何货币政策都有利有弊,利率政策也不例外。当前,国际上流动性非常充裕,在这种情况下利率政策用得太多或太猛,可能加大热钱、资本流入。他指出,中国是非常大的经济体,对资金流入要看量,大到一定程度就有负作用。
中小企业资金紧张如何缓解?
【提问】频繁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会造成中小企业资金紧张,未来是否会造成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进而影响经济增长?
周小川认为,中小企业始终存在资金链紧张问题,最新数据显示中小企业融资占比还在增加。目前确实有一部分企业贷款难,资金状况取决于企业财务和现金流是否稳健等自身因素。
经济增长和资金成本有一定关系。在通货膨胀比较高的情况下,要特别注意资金不能便宜到鼓励库存。“如果说经济增长适度放缓,但结构调整加速进行,这符合政府工作报告精神。”周小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