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指标新增股票债券
晨报讯(首席记者 李若愚)中国人民银行昨日在公布今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时,首次披露我国的社会融资规模。初步统计显示,从2002年到2010年,我国社会融资规模由2万亿元扩大到14.27万亿元,年均增长27.8%,比同期人民币各项贷款的年均增速高9.4个百分点。2010年社会融资规模与GDP之比为35.9%,比2002年提高19.2个百分点。
初步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加4.19万亿元,同比少增3225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2.24万亿元,同比少增3524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4551亿元,同比多增1874亿元;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1558亿元,同比多增309亿元。
社会融资规模是央行新近确定的金融宏观调控中间目标。今年2月,央行调查统计司曾对此进行详细的解释。社会融资规模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就融资机构而言,包括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机构;就融资市场而言,包括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保险市场和中间业务市场等。
长期以来,我国货币政策重点监测、分析的指标和调控中间目标是广义货币(M2)和新增人民币贷款。然而,近年来我国直接融资快速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作用明显增强,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大量增加,新增人民币贷款已不能准确反映实体经济的融资规模。
央行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新增人民币贷款大约占社会融资规模的一半。今年一季度,我国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53.5%,外币贷款占3.5%,委托贷款占7.6%,信托贷款占0.2%,银行承兑汇票占18.2%,企业债券占10.9%,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占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