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降”字当头 楼市两极分化渐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14日 10:55  中国经济时报

  导读

  目前市场上购房主力为刚性需求和改善型需求,这两种需求导致其选择房源多集中在单价2万元以下及4万元以上的品质楼盘,导致单价2万—3万元之间的项目处于尴尬地位,不得不以降价吸引买房人。多数定位在高端的房地产项目,短时间内并没有降价打算。

  ■本报记者张一鸣

  成交大幅下挫

  3月末北京市确定“稳中有降”的调控目标后,新房市场的成交量结束了此前的小幅攀升局面,迅速掉头向下。

  北京市房地产交易信息管理网的数据显示,4月上旬新房成交1472套,环比下降40%,同比2010年下降69%,3月最后两周成交量稳步上升的趋势未能持续下去,上月最后两周北京楼市成交量分别同比上涨27.1%和 17.65%。

  金地产机构的分析人士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目前市场上仍然存在较多有迫切购房需求、且符合购房条件的首次置业者和改善型购房人,由于大部分购房人寄希望于“两会”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整作用,所以多选择在“两会”之后出手购房,形成了之前的小股购房潮,“但在北京市提出‘稳’中有降调控目标后,买房人的观望情绪已经对楼市成交量产生明显影响。”

  与此同时,4月上旬北京市新开盘楼盘数量环比锐减。链家地产的监测显示,4月上旬仅有2个项目获得预售许可,比3月同期少4个,开发商观望情绪显现。

  一些楼盘开始变相促销,除了折扣、赠送礼品、赠送露台花园以及装修等方式外,某品牌开发商甚至在房展会现场推出“迟开盘一日折抵150元”现金的优惠。

  链家地产分析师张月指出,这反映出新房市场低迷。开发商为了回笼资金,不得不研究或者委托策划公司做更多的促销方法,以此吸引客户,“如果买房人持续观望,优惠促销的项目数量将不断增加。”

  楼盘销售分化

  成交低迷,被卡在中间价位的楼盘正面临尴尬处境,不得不降价促销。本报记者发现,现阶段打出降价牌的多是一些每平方米单价2万—3万元之间的楼盘,而定价相对较高的项目多数并未有价格调整。

  上周末结束的北京春季房展会上,北京通州的一个项目,开盘价格定在每平方米2万元左右,但销售人员强调,由于销售面积是按照使用面积计算,因此买80平方米的房子相当于建筑面积100平方米,相当于每平方米均价1.6万元。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市场上购房主力为刚性需求和改善型需求,这两种需求导致其选择房源多集中在单价2万元以下及4万元以上的品质楼盘,导致单价2万—3万元之间的项目处于尴尬地位,不得不以降价吸引买房人。

  而新政对购房套数的限定,也使得不少有购买力的购房者纷纷转向高端的大户型楼盘。在北京建国门附近的长安太和项目售楼处咨询的陈先生向记者表示,多数和他一样的买房人,都在对房源的选择上更加谨慎。

  中经联盟秘书长陈云峰向本报记者分析说,“未来购房客户对房子的选择更加苛刻,作为开发商,如果不将楼盘品质作为重点,势必将被市场淘汰。”

  事实上,北京楼市调控政策的效应已经开始显现出来,开发商不得不应对新形势的变化,一些开发商采取的大规模开发、快建快销、重数量不重品质的销售策略正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政策调控是规范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保障。”长安太和项目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表示,他们打造的屋顶泳池和“空中跃层花园”都是在试图满足高端客户的需求,“作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应该正确看待调控给企业带来的新机遇和挑战,面对更加理性的买房人,房地产市场也将回归理性,项目品质的提升越来越重要。”

  本报记者了解到的信息显示,多数定位在高端的房地产项目,短时间内并没有降价打算。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