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供求发生关键性转折。但在中国,大幅提升最低工资标准,并不现实
【背景】4月1日,继江苏、山东、吉林等省后,浙江省宣布上调最低工资标准至1310元。该标准超过了此前一直高居榜首的广东省,由此浙江省成为目前全国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省份。
2011年第一季度,全国有12个省(区、市)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其中以东部地区居多。广东省和上海市分别以1300元和1280元的标准排名第二和第三。从涨幅来看,半数地区上调幅度超过20%。其中,重庆涨幅27.9%,涨幅排名第一。
2011年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的12个省份中,有8个东部省份的最低工资标准目前都已超过千元。分析指出,这预示着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正在较快上升。
调高最低工资标准能否解决“用工荒”问题,对改善收入分配有何影响?同时,各地纷纷调高最低工资标准,对中国经济到底意味着什么?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德文认为,各地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有助于用工相对短缺的沿海地区吸引更多的劳动力。但效果到底有多大,尚待观察。总体看,中国大幅度提升最低工资必须考虑现实条件的约束。
王德文指出,最低工资制度是工资形成制度的重要内容。整体来看,中国大多省份的最低工资标准相对较低。最低工资条例要求,每两年应调整一次。但近几年来,各地不断上调最低工资标准,而且明显加速,国内工资形成制度进一步完善。
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其他省份也会相应提高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但是,王德文认为,尽管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劳动力,但不能期望这能从根本上解决沿海地区的劳动力短缺问题。
在他看来,工资制度的形成,除了由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决定,政府的规制也是重要的因素。各地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后,能否吸引更多的劳动力进入市场,除了要受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影响,其他层面的问题不容忽视。
首先,“用工荒”的出现,反映出中国劳动力供求关系发生了关键性转折,从无限供给到相对短缺,工资随之提高,这是正常的市场反应。同时,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也存在诸多结构性问题,诸如高级技术工人紧缺等,这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
其次,提高工资标准的边际效应有多大有待观察。王德文指出,最低工资提高多少,能够对劳动力构成有效的吸引,具有不确定性。最低工资较快提高,的确能缓解“用工荒”问题,但从经济发展的角度,中国大幅度提升最低工资还要考虑就业等其他问题。
谈及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到多少才算合适,王德文认为,不同地区的最低工资形成机制并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到底提高到什么水平,取决于当地劳动力市场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成本、物价水平以及社会发展等诸多因素。
因此,不能仅从数字上评价各地的工资标准是否合理。虽然2011年有8个东部省份把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到1000元以上,但这并不意味着西部省份也必须提至同一水平。东部地区收入和消费水平相对较高,最低工资标准较之西部高一些,是正常的。
从长远看,随着各地经济的发展、区域差距的不断缩小,最低工资的地区差异也必然会不断减小。
王德文指出,提高最低工资能够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而目前热议提高个税起征点也可降低低收入者的税负,这实际上增加了劳动者的收入。这两项措施都有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但是这些并非问题的全部。
在他看来,要改善收入分配,在初次分配领域,中国应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增加非农就业。同时,要纠正要素和资本市场的价格扭曲,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而在二次分配领域,税收政策调整、完善社保体系,都是改善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财新记者 刘志洁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