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央行官员论文透露:存准率上限或为23%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29日 02:09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万嘉 发自北京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张晓慧3月24日撰文称,在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基础货币供应过剩的特殊情况下,中国人民银行把存款准备金率发展为常规的、与公开市场操作相互搭配的流动性管理工具。此外,有媒体根据张与纪志宏和崔永此前联名发表的论文称,当前我国实现准备金税最大化的最优准备金率为23%左右,但业内人士对此意见不一。

  央行官员提出存准率“天花板”

  2008年,张晓慧(第一作者)与纪志宏、崔永合作的论文《中国的准备金、准备金税与货币控制:1984-2007》发表。该文称,近年来,我国开始频繁使用存款准备金率工具来对冲银行体系流动性,但法定准备金要求作为一种税收,可能类似于其他政府税收,会存在一个最优准备金率。当法定准备金率上调到某一水平之后,反而会由于“税基”的流失而导致准备金率工具在流动性管理和货币控制中的功能弱化。

  一般来讲,如果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存款不予付息或者支付很低的利息,商业银行就损失了数额相当于此项准备金投入运用所能够赚取的利息,从而构成商业银行的一种机会成本,故法定准备金可以看作是一种税。关于准备金要求作为一种税收,学术界已经达成一致性的意见。

  论文指出,最大化准备金税的准备金率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一是存贷利差,最优的准备金率与存贷利差呈正相关关系;二是交易性存款利率,最优的准备金率与交易性存款利率呈负相关关系;三是贷款利率,最优的准备金率与贷款利率呈正相关关系;四是准备金存款利率,最优的准备金率与准备金存款利率呈正相关关系。这就意味着,如果货币当局试图进一步提高准备金率工具的使用空间,可以通过提高准备金存款利率、降低交易性存款利率、增大利差或者提高贷款利率来实现。

  通过计量检验和实证分析,论文得出当时(2007年)我国的最优准备金率为23%左右,如果提高到23%以上,准备金率工具对冲流动性和控制货币信贷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这时就需要通过调整存贷款利率、存贷款利差和准备金存款利率等方式来进一步拓展准备金率工具的使用空间。

  而目前的存贷款利率水平,与2007年大体相当。

  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副执行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专栏)也认同上述论文的看法。他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论文从逻辑上来说是正确的,如果央行最终对准备金不付息或利息很低,则利息相当于被国家征税,所以最终效果是央行对准备金存款征税,用税收来控制经济的活跃程度。

  业内专家学者意见不一

  兴业银行资金运营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专栏)表示:“我在2007年公布的经验研究结果和这一数字(23%)非常接近,去年年底我也重申了这一观点。”他在谈及结合目前的信贷环境、中小型商业银行对上调准备金的承受能力时说:“当然是能承受的,关键在于这些金融机构对政策的履行程度,是否能为上调让路。”

  然而业内分析师对“23%”这一数字并不完全认同。交银国际银行业分析师李珊珊透露:“存准率可能还有小幅上调空间,但23%有点高了。”她认为存准率年内大概还会上调一到两次,1个百分点左右。而广发证券银行分析师沐华也认为2011年存准率会“上调大概两次,达到21%。”

  货币政策工具多管齐下

  虽然未来中国国际收支顺差的状态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张晓慧司长在3月24日的文章中指出,中国货币政策将更有条件逐步增强以利率为核心的价格型工具的作用,从偏重数量型调控向更多运用价格型调控转变。

  此外,公开市场操作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存准率上调。央行在今天将发行2011年第十八期中央银行票据,本期央票期限为1年,发行量990亿元,较3月22日当周的500亿元环比增长98%。分析师李珊珊也表示公开市场操作力度正在加大。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