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BN记者 周洪博 北京报道
日本9级地震让福岛核电站陷入危机,许多国家都将目光投向了核电的安全问题,重新审视本国核电站的建设进程。日前,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大经济体纷纷表态,调整完善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暂缓审批核电项目。
“核电发展减缓将为水电、风电、光伏等其它新能源提供新的增长空间。”太阳能领域专家薛怀东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采访时表示。
光伏需求短期暴增
业内人士认为,既然全球核电站的建设和发展受到影响,必然会给其他电力供应方式腾出一部分空间。各国“停核”或“缓核”,不会导致光伏需求在短期出现爆炸式增长,这种影响是长期性的。
资料显示,受日本核泄漏危机影响,全球核电总装机容量将较基准数据5.5亿千瓦保守下降10%,甚至有可能会下降50%。如果按下降30%计算,将会出现1.65亿千瓦电力缺口。
对此,国内不少光伏企业开始进行扩产,多晶硅的产量也在扩张之列。近日,阿特斯公司刚刚在海外宣布与Sky Power达成了第三份设计采购施工(EPC)协议。根据此协议,双方将共同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桑德贝(Thunder Bay)建造一个10.5MW的光伏园区;保利协鑫宣布对现有多晶硅及硅片产能进行扩产,预计2011年底多晶硅产能将达到46000公吨;晶澳太阳能也宣布,将在安徽建立一个产能3GW的光伏生产设施。
在海外,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商之一瓦克化学近日也宣布扩大在德国的高纯多晶硅厂规模,预计每个工厂年产量会增加5000公吨。由此,其位于柏林的一座多晶硅厂年产能将从现在的32000公吨增加到37000公吨。
“传统能源的成本中只有一半是发电成本,但还有一半是传输成本,此外还有很多不可测的环境影响。相比之下,新能源的传输成本却非常低,且安全性高。”大成基金一位不愿具名的新能源行业研究员对《中国联合商报》预计,各类新能源中,光伏受益最大,因本身安全性较高,且资源丰富。
地震影响很有限
至于此次日本地震会否影响全球光伏产业供应链的问题,阿斯特董事长瞿晓铧表示,“日本光伏产能仅占全球10%,光伏市场则占到7%。至少现在,全球光伏市场并不缺货。”
湘财证券研究认为,各国“停核”或“缓核”对光伏产业短期及长期影响都不会太大,从长期来看仅是促进作用。因为光伏装机容量的上升最终取决于成本的下降程度,如果能实现平价上网,整个行业的需求将迎来爆炸式增长。而核电装机比例的下降对光伏实现平价上网影响不是太大。
湘财证券还认为,即便德国等欧洲国家会因日本核泄漏危机关闭一些核电站,而使其他能源建设进度加快,但光伏装机依赖补贴,这就肯定会出现一些限制,不可能核电停掉立刻大规模用光伏项目去填补核电空出的缺口。
“此次地震对日本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影响非常有限。”上述大成基金新能源行业研究员表示。据了解,日本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大都布局在中南部地区,距离震中较远,所以受到的破坏较小;日本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多晶硅、光伏电池组件等产品的产能不是太大,即使受到了地震的影响,其无法履行的供货合同也将会比较容易的转移到其他国家的厂商手中。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胜茂认为,此次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核泄漏事件,从长远来看不会对核电发展产生根本性的影响,这就好比当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后,各国仍然在大力发展核电一样,但是短期内它会促使各国更加重视风电、太阳能光伏产业等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李胜茂指出,目前日本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速度已经趋于平稳,不会因为灾后重建而出现迅猛增长。当前日本国内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已经基本上能够实现平价上网,政府对发展光伏产业的态度比较中立,不太可能因为灾后重建而大力扶持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另外,此次地震发生区的面积毕竟不大,即使震后这些地区的居民要重新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总量也不会太大。
有专家表示,此次日本大地震对世界光伏产业的影响是比较间接的,核泄漏事故发生后,会促使一些国家和地区将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但是太阳能光伏产业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还是要在降低度电成本上做文章。
尚需技术、政策支持
目前,我国共有600多家涉足光伏的企业,光伏电池产量占了世界的70%以上,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光伏出口大国。但光伏扩张是否还有足够空间?
“与国际光伏企业相比,技术研发仍然是中国企业的软肋。”薛怀东对《中国联合商报》介绍,在光伏发展上,中国企业走的是大规模扩张的路子,以多取胜,这种模式配合中国低廉的劳动力,使得产品的成本极有竞争力,但日本却走技术、精细化、缓扩张的路线;在扩张路线上,诸如夏普、德山、京瓷等日本光伏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上技术全面,多晶、单晶电池和薄膜电池均有涉及和生产,而在光伏生产的核心设备上也是自产。
2010年,无锡尚德把上海的薄膜电池厂转产为多晶硅电池工厂,放弃了薄膜电池生产计划,而天合光能、英利绿色能源等国内一线厂商均是晶硅电池为主。
“迫于成本压力,国内光伏企业大多做多晶硅电池技术,但多晶硅原料使用不当会造成污染,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才是发展的趋势。”在“2010营销中国论坛”上,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谢南山曾对《中国联合商报》等媒体表示。
对此,我国于2010年底出台了《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例》,对光伏上游的多晶硅企业进行了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限制,但目前并没有对下游的光伏电池、组件企业进行约束。相比硅料、硅片的大投入、大回报,电池、组件的生产所需投资少,门槛低,目前几百家生产商大打价格战,被欧洲市场认为是“倾销”。
薛怀东表示,《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例》对光伏电池、组件厂商设定门槛,淘汰一大批产量小、污染重的企业,但大企业应该把扩张的步子放慢下来,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否则未来一两年内的产品过剩,必然导致价格战更激烈,企业利润更低。
瞿晓铧在近日举行的“2011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中国的光伏行业海外拓展还没有相关的国家政策。从世界范围来看,光伏行业摩擦并不多,要尽快落实光伏产业的发展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