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民建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王少阶: 核电7000万千瓦的发展目标有点高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22日 09:12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王尔德

  实习记者 林嘉希北京报道

  日本强震已成为中国对核电加以理性审视的契机。

  上周国务院宣布将暂停对新核电项目的审批,同时,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也面临调整。

  “到2020年,我国能新增4000万千瓦核电机组并安全运行就将是一个很大的成绩。”

  “有人说,这些年核电发展速度快了。我认为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少阶对本报强调,“具体说就是东部太快了。”

  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共建成13个核电机组,装机容量达1080万千瓦。近几年来加快了核电建设速度,目前在建的机组达26台,装机容量近3000万千瓦。

  王少阶认为,日本这次核泄露事件,对中国核电的长期发展不会产生很大影响。“核电仍然是我国能源的重要选项。”身为武汉大学核固体物理省级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核学会常务理事的王少阶说,“但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定的2020年的7000万千瓦的发展目标有点高,应该适当调整。”

  核电分布不均衡

  《21世纪》:你怎么看核电在中国的发展形势?

  王少阶:过去五年来,中国核电加快发展,速度确实很快。当前应该及时总结经验,适当调整发展的速度和布局,特别要考虑核电安全和核电人才培养。

  但对内陆地区而言,核电站还是空白,不存在过快的问题。据我调研,到2010年9月岭澳二期一号机组投产,我国共建核电机组13台,装机容量1080万千瓦,仅占全国电力总装机的1.2%,远低于世界平均16%的水平,远不能满足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要求。因此,就整个核电行业而言,在“十二五”还是要抢抓战略发展机遇期,又好又快发展。

  我国现在已是世界核电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但一定要高度重视核电安全,不必追求过高的目标。到2020年,我国能新增4000万千瓦核电机组并安全运行就将是一个很大的成绩。

  总体上看,日本这次核泄露事件,对中国核电的长期发展不会产生很大影响,核电仍然是我国能源的重要选项。我们要加强核电安全监管力度,合理选择技术路线和布局,使我国核电更加健康发展。

  我国运行中的核电站和在建的核电站都是压水堆而不是沸水堆,安全标准都很高。特别是第三代核电站采取了更先进的技术,在遇到大地震或海啸时,不仅首先自动停止核反应堆运行,而且在没有电力供应时也能自动使冷却水进入堆内,将其温度降低,从而保障安全。

  《21世纪》:在核电站布局上,国家计划在内陆建核电站,湖北、湖南和江西这些地方已开始竞相建设第一座内陆核电站。 这背后是基于什么动因?

  王少阶:主要是这些省份能源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因此,有建设核电站的强烈愿望。

  例如中部的湖北、湖南、江西等省能源资源比较贫乏,2009年底到2010年初受一次能源供应不足和用电需求快速增长的双重影响,华中电网拉闸限电20.2亿千瓦时。以湖北为例,该省缺煤、少油、乏气,水能资源开发殆尽,最大的水电工程三峡电站发电输往全国,湖北留用不足10%,能源对外依存度较高。若大量发展煤电,一是运输困难,二是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对环境不好。这就要求必须改变能源结构,发展其它清洁能源。中部风力不足,太阳能成本太贵,都不适合大规模发展,故发展核电是合理选择。这也是实现中部崛起的内在需求。

  其次,我国核电布局上,目前已运行和在建的核电站全部集中在沿海,在地域分布上也存在不均衡的问题。

  《21世纪》:在内陆建核电站和沿海建核电站,在对地质和水资源的要求条件上,有哪些区别?

  王少阶:内陆核电站和沿海核电站,在选址条件上并无太多分别。核电站选址的必要条件有三个,一是有良好的地质地理条件,二是有大量的冷却水源,三是要远离人口集中的城市。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根据厂址,将核电站分为滨海、滨河、滨湖三大类。我们习惯将滨河、滨湖核电站称为内陆核电站。全世界核电机组中,约50%属内陆核电站。美国现有105座核电站,内陆核电站比例超过60%。法国58个核电机组中有40个机组坐落在法国内陆8条河流上。这些内陆核电站投入运行已三十多年,至今仍安全运行并取得良好的运行业绩。

  目前,我国选定的内陆核电厂址都具有地质稳定、水源充足、交通方便且距中心城市50公里以上,完全满足我国提出的《核电厂厂址选择安全规定》和《核电厂厂址选择基本程序》等条例的要求。从技术、安全、环保和经济等方面考虑,我国内陆发展核电的条件已经具备,在优先安排沿海核电发展的同时,应稳步推进内陆核电发展。

  事实上,国家已初步确定在湖北、湖南和江西三省建设咸宁大畈、桃花江和彭泽3个核电项目。

  技术之争

  《21世纪》:国务院调研文章指出,过多上马二代核电机组存在风险,规模不宜过大,新上核电项目原则上应以三代AP1000系列机组为主。对核电发展的技术路线之争你怎么看?

  王少阶:在各种堆型的比较中,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初就确定发展压水堆核电技术路线,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我国自主创新的二代加机型CNP1000 和CPR1000能够充分保证安全。

  特别是去年9月岭澳二期1号机组投产,表明我们在压水堆核电技术上又取得重大进展。改进型压水堆核电机型CPR1000,建设成本仅为1万元/千瓦,为今后规模化、批量化建造打下重要基础。

  我认为内陆核电应该统一堆型而非机型,应该选择成熟的技术,没有必要坚持上AP1000一种机型。因为我国自主创新的二代加机型能够充分保证安全,且国内已建成和在建核电机组的大部分都是二代加技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可能完全统一。

  毫无疑问,和二代机组相比较,三代机型的技术指标和安全性更好。但它从未在世界上建设过,没有成熟的商业运行经验。即便建成后,也需在一个燃料周期后才能完全证明其安全性,此后才能决定批量化规模建设(这一过程一般要2-3年)。此外,由于AP1000是全新的技术,在建设、制造、安装与调试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延误工期也是完全可能的。

  因此我认为,在“十二五”时期,有关部门可从实际出发,允许内陆省份在三代技术完全成熟之前,可以选择二代加机型,以便尽快开工。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