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设禁飞区=授权军事行动?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22日 08:20  东南快报

  与伊战有不同

  据央视报道,这次美法等国对利比亚的空袭正赶上伊拉克战争8周年,空袭利比亚与伊拉克战争有何不同?

  有军事专家指出,这次空袭利比亚与伊拉克战争相比有三大特点:

  一是军事行动速度快,说打就打,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设禁飞区的决议到空袭不到一天,而伊战从筹划到动武持续近一个月;

  二是法国做了领头羊,而伊战却是美国牵头;

  三是阿拉伯国家联盟支持设立禁飞区,多个阿拉伯国家在联合国安理会上投赞成票,而伊战时阿盟是反对西方国家军事干预的。

  军事行动前两天,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1973号决议,同意在利比亚上空设立禁飞区。

  设立禁飞区与军事行动似有前后关联,但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中没有“授权军事行动”字样。非洲联盟19日抗议联军行动,认为法国、美国、英国等国“滥用”决议,警告行动可能引发严重人道主义灾难。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20日谴责西方国家对利比亚发动军事打击。

  联合国安理会17日以10票赞成、5票弃权的投票结果通过第1973号决议,在利比亚划定特殊空域,限制冲突各方飞行器在管制空域内的飞行活动,目的是保护平民和平民密集区免遭空中军事力量打击。同时,第1973号决议明确,外国军队地面进入利比亚“不合法”。

  决议包括“会员国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确保平民安全等内容,没有出现“授权外国军事力量主动展开军事行动”字样。但就是“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字样,使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得以着手空中打击。

  按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说法,“动用一切必要手段”是设立禁飞区一个最主要“附属”内容,给安理会成员国对利比亚实施空中打击留出“窗口”。只要认为目标可能对平民构成威胁,似乎就可着手空袭。空袭目标包括利比亚政府军空军基地、坦克部队、防空部队、导弹部队,以至通信和指挥控制中枢。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18日就联合国安理会第1973号决议明确表示,安理会行动应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与原则以及相关国际法准则,尊重利比亚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通过对话等和平手段解决利比亚当前危机。

  姜瑜说,中方反对在国际关系中使用武力,对决议中的一些内容有严重保留。

  英国三军研究所中东问题研究学者贝拉克·西纳说,安理会决议使用“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措辞,实际是授权成员国空袭利比亚,“意图是武力压制(利比亚领导人)穆阿迈尔·卡扎菲,带有明显支持反政府武装的倾向”。

  西纳强烈反对这一倾向。他说,决议以维护利比亚民众权利为出发点,实际作用可能“相反”,可能是一起负面“先例”。“我认为,它会使阿拉伯世界的反政府势力变得更加大胆。”

  反应

  俄罗斯:军事行动违背安理会决议精神

  俄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科萨切夫20日表示,联合国安理会日前通过的第1973号决议的目的是通过设立禁飞区保护平民,但这一决议被“过度夸大解读”。

  俄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斯卢茨基说,俄方担心,如果空袭之后再开展地面行动,那就演变成了大规模的武装干涉以及 “西方反对卡扎菲政权的战争”。

  法国:军事打击是在落实联合国决议

  法国政府发言人巴鲁安21日表示,多国部队针对卡扎菲军队的打击完全是在落实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针对利比亚问题的第1973号决议。

  他还强调说,多国部队对卡扎菲军队进行的军事打击也是为了避免更多平民惨遭屠杀。军事行动的目的是希望利比亚人民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命运。

  参战国家各有打算

  从表面上看,西方国家打击利比亚是为了落实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但不少外国专家和国际媒体认为,参与军事行动的各国其实各有自己的利益考虑。

  法国冲在前头欲做“领导”

  自从法国总统萨科齐上台以来,法国与利比亚的关系不断升温。但是这次萨科齐第一个承认利比亚反对派,并带头推动安理会对利比亚实施制裁,甚至不惜进行军事干预,其中原因耐人寻味。

  首先,法国外交在应对突尼斯、埃及局势时,表现大失水准,让萨科齐的外交政策备受诟病。因此,萨科齐需要挽回颜面。 这次法国在推动国际社会对利比亚制裁上的抢眼表现,无疑会提升其国际影响力。安理会通过决议后,法国舆论就表示,这是法国外交的一个胜利。

  其次,法国一直视地中海及非洲为可以发挥自身影响力的地区。萨科齐上台后,就提出“重返非洲”的战略,并积极倡导成立地中海联盟。法国《费加罗报》社论认为,法国在动员国际社会上充分发挥了作用,保证了法国在该地区的利益。

  第三,法国国际关系与对外交流基金会北非中东地区问题研究员米哈伊尔认为,法国一直试图表现自己的独特立场,“寻求表现出自己具有领导能力”,如果萨科齐赌赢了,“他就在2012年法国总统大选中拥有了一张很好的牌”。法国《费加罗报》19日发表的社论认为,萨科齐克服了德国总理默克尔的无动于衷,在(英国首相)卡梅伦的支持下,填补了奥巴马(在利比亚问题上)失却的领袖地位。

  美国不愿再身陷战争泥潭

  深陷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场战争泥潭的美国起初并未积极推动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那么,它为何最终加入了打击行列?美国《华尔街日报》刊文就此问题进行了分析。文章说,有很多因素推动了美国立场的转变,其中有奥巴马政府担心英法抢了风头。此外,利比亚局势的迅速发展也是推动美国军事、外交政策发生变化的原因之一。随着利比亚政府军逼近反对派重要堡垒班加西,反对派逐渐陷入困境,这时,阿盟表态支持在利比亚设禁飞区,这让奥巴马放下了担心:对利比亚进行军事打击不会被认为是美国在对伊斯兰世界发起战争。

  英国显示其国际影响力

  至于英国,早在利比亚爆发骚乱之初,卡梅伦就积极倡导设立禁飞区,进行军事干涉。分析人士认为,这是因为英国对其国际地位日趋式微并不甘心,卡梅伦政府积极参与这次军事行动就是为了显示其国际影响力。另外,他领导的联合政府上台不到一年就遇到能否处理好国际事务的挑战,这是对卡梅伦领导能力的考验和展示。

  当然这些国家也有共同的目的:为以后在这个国家谋取更大石油利益埋下伏笔。

  战争预测

  利比亚能撑多久?

  专家称,若卡扎菲部队“化整为零”转打游击战,这场战争将旷日持久

  法国军事专家皮埃尔·塞尔旺说,利比亚政府军的主要军事力量将可能很快被摧毁。不过,一旦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的部队化整为零,并展开游击战,动员普通群众、打心理战等,这场战争将会旷日持久。塞尔旺说,西方军事打击的目的是打击利比亚政府军的士气,让他们思考是否继续支持卡扎菲。

  中东问题专家马晓霖说,此前联合国安理会做出设立“禁飞区”决议时,卡扎菲已表示接受停火协议,接受国际观察员赴利比亚调查,因此不排除卡扎菲作出全面妥协的可能性。若卡扎菲执意抵抗,不仅仅是利比亚重要部门将受到打击,甚至不排除联军对卡扎菲父子等军事情报部门领导人进行“斩首行动”。

  《纽约时报》发表文章说,目前这些军事行动能否最终让卡扎菲下台还没有定数,利比亚有可能因此陷入无政府状态中,这将为极端分子提供生存和发展空间。

  参战各国政局将受影响

  英国分析人士认为,卡梅伦参与军事干预是有风险的,且不说参与战争将给英国带来的财政压力和人员损失,一旦行动失败,卡梅伦将重蹈因参加伊拉克战争而遭民众诟病的布莱尔的覆辙。

  美国福克斯新闻电视台的评论员担心,美国会陷入又一个战争泥潭。

  法国的军事专家认为,军事打击不一定会导致卡扎菲下台,利比亚的形势十分复杂,局势可能会变得很糟糕。

  综合新华社、央视等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