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国“海洋牧场”建设面临重大机遇(下)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22日 08:16  经济日报

  2010年5月,国家将山东、浙江、广东三省作为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正式启动,这为我国科学利用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今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笔者认为,山东省应充分利用约16万平方公里的海域,率先建设“半岛国家海洋牧场”,为科学开发利用海洋生物和空间资源,大力发展海洋生物优势产业,为建设国家重要的蓝色粮仓和蓝色食品基地提供示范。

  近年来,由于海洋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山东省传统捕捞业面临困境,有“黄金渔场”之称的山东半岛近海渔场已经形不成鱼汛。从山东的海洋资源修复情况看,虽然发展势头很好,但仍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小,设施落后,技术含量不高,机制不活,离真正意义上的海洋牧场建设相差甚远。如果能顺利推进半岛海洋牧场建设,16万平方公里的近海渔场将可能重现昔日“黄金渔场”的盛景。

  半岛海洋牧场建设的目标,是紧紧围绕半岛的岸、滩、湾、岛、海五要素,由岸向海进行立体布局。

  首先,实施多品种、大规模的渔业资源修复工程。要按照海洋功能区划的要求,科学分析区域海域的生态容量,高起点规划,合理布局,把渤海和黄海近海建成海上大牧场、活鱼库。

  其次,实施生态型人工鱼礁建设工程。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争取5年内在渤海、黄海建设一批能形成规模的“生态型鱼礁”、“渔获型鱼礁”、“休闲垂钓型鱼礁”和“海珍品型鱼礁”,为海洋生物营造栖息、繁殖场所。

  再次,实施深水网箱养鱼工程和建设海床生态工程。重点发展抗风浪特大型网箱,进行名优经济鱼类养殖。全面推广贝藻间养和立体养殖,建设海床生态增殖区和海底藻场,改善局部海域生态环境。

  此外,还应实施严格休渔和禁渔工程。进一步加大海湾生态环境整治与保护力度,控制近海捕捞强度,实施限额捕捞、渔船强制报废以及休渔、禁渔制度,促进近海渔业资源恢复。

  通过10年的建设,使山东省有条件的半岛沿岸20%海床敷设人工鱼礁,近海渔场全面人工放流增殖,增殖品种扩大到30个以上,深水特大型抗风浪网箱发展到5000个以上,科技含量达到65%以上。到2020年,山东半岛海洋牧场产业连同海洋生物产业增加值将突破5000亿元以上,成为国内最大、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的现代化海洋牧场。

  为了更好地推进半岛海洋牧场建设,笔者认为,一是要坚持高标准制定“半岛国家海洋牧场”建设规划。在发展海洋经济试点省的规划中要凸显海洋牧场建设的作用和地位。在产业定位、优化布局、立体利用、发展空间、扶持政策等诸多方面突出海洋牧场建设专项需要,积极推进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工程的有效开展。

  二是要坚持立体利用和深度开发。山东省有约16万平方公里的近海渔场,如果立体利用、深度开发成连片各具特色的海洋牧场,其发展潜力巨大。要继续加大实施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力度,以建设近海渔业增殖功能区、人工鱼礁区、海底藻场、种质资源保护区、休渔区为主要内容,实行生态、立体、综合开发建设,将山东半岛沿海渔业水域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在国际上有重大影响的国家海洋牧场示范工程。通过牧场建设,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有效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和大幅度增加近海渔业资源,促进海洋资源的科学利用。

  三是坚持科教先行,大力发展海洋高新技术。现代国家海洋牧场建设需要高新技术的支撑。要针对海洋生物技术、深海养殖技术、海洋立体利用技术、渔业增殖品种选优改良技术、人工鱼礁建造技术、人工放流及增殖管理等关键技术,组织技术力量攻关,力争在现代海洋牧场建设的关键技术领域取得新突破。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升海洋牧场建设的产业化水平。引进借鉴国外发展海洋牧场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在消化吸收基础上进行再创新,提高海洋牧场的技术含量。学习引进挪威等发达国家的深水抗风浪养鱼网箱、人工鱼礁设施,不断提升现代设施渔业建设的科技水平。

  四是坚持金融改革和创新,建立灵活的融资渠道。拓展海洋牧场开发建设融资渠道,积极争取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基础设施、主导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吸引保险资金参与投资海洋牧场建设项目。以海洋生态补偿金为主体,建立国家半岛海洋牧场建设基金。广泛吸纳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外来资本,激发社会投资海洋牧场建设的积极性。

  五是坚持整合管理资源,强化海洋牧场和渔业资源的保护管理。转变重放流、轻保护的观念。在近海保护一条洄游产卵鲅鱼,可产6000万至1亿粒鱼卵,正常成活率为10%以上。由此可见,每增殖投入1元可获得高达20元的产出,得益于加强了放流海域的渔政管理,有效地保护了渔业资源。适应海洋捕捞零增长的形势,海洋捕捞要积极试行限额捕捞制度,严格落实各项休渔禁渔的资源繁保制度,建立有利于资源养护的保护体系,提升捕捞渔货鲜活度和增殖放流实效。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