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网购“秒杀”乱象丛生 监管机制亟待健全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22日 08:11  中国质量新闻网

  产品质量低劣营销秩序混乱消费维权困难

  网购“秒杀”乱象丛生

  

网购“秒杀”乱象丛生监管机制亟待健全

  赵乃育作

  □本报记者徐建华/文

  刷新、点击、等待、失败……3月16日9点半,周鸣不停地点击鼠标,完成一系列操作之后,再次铩羽而归,没有“秒杀”到自己心仪的iPhone 4手机。这已经是她最近一周来第4次“秒杀”失败了,作为一名资深的网购人士,周鸣上大学时就开始热衷网购,最近更是迷上了网购中非常流行的“秒杀”。

  “秒杀”,原本是电脑游戏中的名词,现已延伸到网络购物,是指网络卖家发布一些超低价格商品,让所有买家在同一时间通过网络进行抢购。由于价格极其低廉,往往商品一上架就被抢购一空,有时甚至用时只须一秒,因此,网友形象地将这样的购物方式称之为“秒杀”。

  在周鸣看来,花费很少的钱,就能买到超值的商品,“秒杀”的确非常吸引人。确实,从“一元秒杀笔记本”到“59元可以做999元的塑身美容”,从“花39元购199元的火锅”到花一元就能“秒杀宝马车”,难怪“秒杀”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不过数月便已让周鸣这样的网购一族为之疯狂。

  “秒杀”到的产品质量低劣、“秒杀”到的产品迟迟不予兑现,“秒杀”的产品不予退换……随着“秒杀”的风生水起暴露出来的问题,也给众多消费者的维权带来了新的难题。这些乱象的背后,暴露出商家对“秒杀”活动组织的无序、不透明及“秒杀”缺乏行业监管等诸多问题。

  诱人的背后

  周鸣至今都对自己第一次成功“秒杀”后的不愉快经历记忆犹新。

  那还是在2009年11月,周鸣通过“秒杀”,以40元的价格获得了一双市面售价2180元的女式皮鞋。穿了一周后,她给皮鞋上完油,仅过了不到半天脱鞋时,发现自己洁白的袜子变成了黑色,原来是鞋面的鞋油渗到了鞋内。

  于是,周鸣要求网店予以更换,没想到却遭到了网店的拒绝,对方的理由是其以如此超低价亏本出售,个别质量问题自然应忽略不计。渗鞋油之类的小事与40元的价格相比,周鸣仍是大大的赢家。

  无独有偶,同样热衷“秒杀”的北京市消费者李林也遇到了一次不愉快的经历。那是在今年的1月份,一家公司在淘宝网举办“原价3000元秒杀成功只需1元加运费15元”活动。李林准时参加了“秒杀”,并以“Beta”的网名“秒杀”成功。但事后公司却一直未给他寄去“秒杀”到的运动鞋。李林多次与公司电子商务部工作人员联系,对方竟以“秒杀一双鞋子,而当日却有32位秒杀成功,公司只能以先交费那一位为成功秒杀者”等理由一再搪塞应付。

  类似周鸣、李林这样遭遇“秒杀”尴尬的消费者不在少数。记者随即采访了15位有过“秒杀”经历的消费者,发现全部不同程度地存在消费时“被秒杀”的遭遇。除了产品质量不达标、商家不兑现承诺外,故意抬高价格再“秒杀”、卖家单方面取消订单、用低廉的价格吸引买家付款后不发货、夸大产品性能,以及送货不全不及时、没有售后服务等,也是消费者在“秒杀”中经常遇到的难题。

  业内人士指出,“秒杀”是基于互联网的一种创新营销方式。对于商家来说,参与“秒杀”主要价值并不是销售了多少商品,而是吸引了多少眼球。由于电子数据信息易篡改,经营者常会通过夸大商品质量、先涨价后打折等方式吸引消费者关注,再虚报团购人数,营造“秒杀”购物紧张气氛,引诱消费者购买。

  广东君言律师事务所律师吴锋提醒消费者,参与“秒杀”时最好提前了解其所参与“秒杀”购买的商品,如价格、品质、售后服务等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参与“秒杀”的消费者尽量详实地保留、记录“秒杀”的过程,保留收取商品的附随证照、文件,以便为以后维权提供必要证据。

  职业“代秒客”

  “秒杀”到底有多火?记者在搜索引擎中用“秒杀”为关键词进行了搜索,发现相关的网页居然达1亿个。

  记者随意点击了“秒杀网”,按照网页的提示,参加了3月15日的“数码相机”的“秒杀”活动。令记者感到意外的是,虽然记者非常努力,但每次的“秒杀”都功亏一篑。3月16日,记者再次在“淘宝网”上体验了一次“男士运动鞋”的“秒杀”活动,还是失败。

  经高手指点,记者才知道,如今要想“秒杀”成功,最好请专业人士帮忙或者使用专业的“秒杀”工具。所谓的“专业人士”,就是如今广泛活跃在网络上的职业“代秒客”,而专业的“秒杀”工具,则指的是“秒杀器”。

  据了解,“秒杀器”的原理是在“秒杀”活动开始前就不断进行数据提交,并自动判读提交数据是否有效,若无效可以瞬间再次提交,其速度以毫秒计算,一般比网友人工操作快上百倍。“秒杀器”的出现,使得“秒杀”购物不再公平,并由此催生了大量网上“职业秒客”,提供收费“代秒”(帮别人“秒杀”)服务。

  随即,记者在淘宝网站以“代秒客”为关键词搜索,共出现2692个相关宝贝。在名为“秒杀皇帝老儿一只”的“职业秒客”店铺里,记者看到收费标准为每件6元至25元不等,收费与“代秒”的数量直接相关。

  一位名为“秒杀给力”的职业“代秒客”告诉记者,像他这样一个人帮人代“秒”商品的只能算是“小搞搞”。据他所知,现在已经出现多人合作的代“秒”团队,主要在上海、杭州和广州等地。有的代“秒”委托会在时间上重合,一个人只能接一个订单,团队则可以分配人手,同时接受多个委托,这对吸引回头客很有帮助。

  通常情况下,“秒杀快感”成功代“秒”一个委托的收费不超过15元,一个月的收入在1500元左右。“如果是代‘秒’团队,每个人的收入会高一些,但像网上有人说月收入能过万元,就有些夸张了,那只是极个别的案例。因为职业‘秒杀客’为了吸引雇主,相互之间也会有价格竞争。”“秒杀给力”说。

  由于“秒杀”要求大家动作非常快才能成功,因此除了职业“代秒客”之外,“秒杀器”、“抢拍器”也应运而生。同样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词“秒杀器”,便可以找到上百万条搜索结果,很多都是直接提供“秒杀器”的下载。

  由此不难看出,由于“秒杀”的巨大号召力,已经催生出了职业“代秒客”和“秒杀器”提供商组成的另类产业链,他们和不断推出“秒杀”活动的商家一起,推动着“秒杀”产业的雪球越滚越大。

  消费维权谨防“被秒杀”

  从2009年9月25涉嫌事先转移商品的淘宝“秒杀门”,到2010年4月6日拒绝兑现优惠券的肯德基“秒杀门”,再到2010年12月8日内部员工参与活动的苏宁“秒杀门”……层出不穷的“秒杀门”背后,是“秒杀”越来越走样的营销和面临的监管空白、维权困境。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秒杀”购物刚出现时,很多商家确实让利给顾客,但现在越来越“走样”。当下很多商家先抬高价格,再搞“秒杀”活动;或者宣称“秒杀”活动,却安排店员暗中操纵,让“秒杀”无法进行。

  “现在网站推广通常按照点击次数来计费。一般情况下,一次点击的价格在0.2元以上,高的达十几元。尽管每次开展‘秒杀’活动需向网站支付2000元,但‘秒杀’活动可为网店节省大笔推广费。而在短时间内聚集如此之高的浏览量,花钱难买。”淘宝店主“所谓伊人”透露,网络商家为了提高浏览量,通常会事先发布“秒杀”预告吸引眼球,“秒杀”开始时设置网络故障,进行“宝贝已转移”、“系统更新中”、“稍后再试”之类的提示。当系统正常运行后,“秒杀”活动也宣告结束。

  据淘宝一位负责“秒杀”活动的工作人员介绍,淘宝“秒杀”活动分为两种:一种是淘宝网官方组织的“秒杀”活动,此时淘宝网会排除“秒杀器”。另一种是网店自己组织的“秒杀”活动,这完全是商家自身的市场行为,无法进行任何监督。

  四川省消委会秘书长刘亚兵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秒杀”的标价形式、销售形式,一个是数量上带有忽悠消费者的感觉,再一个它的价格不可思议,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政府有关部门对出现的这种新情况,还需要加强研究,及时针对市场情况采取一些新措施,加强网络营销行为的监管。

  据了解,“秒杀”营销刚兴起不久,目前对其监管基本是空白。“以肯德基的‘秒杀门’为例,我们知道这一事件的症结在于活动优惠券的细节疏忽,导致事件影响被无限放大。但是肯德基的处理手段,只能说非常让人遗憾,其实按照《合同法》等法律,肯德基是负有责任的。在‘秒杀’中,类似这种企业或者商家单方面无理由停止履行协议的事件还有很多,甚至已经成为行业的潜规则。从法律角度来说,这种非消费者责任导致的纠纷,企业应该按照原促销方案继续履行协议。但是现在个人消费者由于维权成本等众多原因,往往不了了之,以至于影响了对整个‘秒杀’消费甚至是网络购物行业的风气。所以,希望未来可以在法规、政策上健全,并且政策上简化维权流程,降低个人维权成本,更有效维护消费者合法利益。”吴锋说。《中国质量报》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