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启示录:谁将“沉没”?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8日 23:18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陈相乐 北京报道

   10米高巨浪,呼啸而至。黑色的海水瞬间吞噬成千上万来不及躲避的生命,大片农田瞬间化为乌有,沿海城镇成为一片废墟。

   8217微西弗/时,辐射肆虐。福岛第一核电站周边30公里范围内的居民惊慌逃离,核电站爆炸所释放的放射性物质时刻在威胁着周边生物的安全。

   当地时间3月11日14时46分,北纬38.1度,东经142.6度,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9.0级强烈地震,顷刻间晃动不止,建筑物倾倒,道路惊现裂缝。日本遭遇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强烈地震。不仅仅是地震,更让全球为之紧张的还有地震所带来的海啸与核电厂爆炸。一时间,好莱坞大片《2012》中的灾难场景恍若在现实上演。

   2012真的要来了吗?全球变化研究专家、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杨学祥教授详细解读了我们的地球正在和即将发生的变化……

  预测:

  下一个强震区是哪里?

   《华夏时报》:根据现在掌握的信息,在你看来未来哪些地区发生地震的可能性会大一点?

   杨学祥:通过综合研究,在2007年我曾列出8个地区,大致为北美西海岸、日本列岛、海湾地区、土耳其、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中国台湾和南美西海岸一带,这其中约有一半可能会发生强震。这些地区也是国内外科学家研究、观测和预测的重点。

   现在,日本列岛、印度尼西亚、中国西部和南美西海岸一带都先后发生了8级以上地震,余下的北美西海岸、海湾地区、土耳其、菲律宾、中国台湾和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发生强震的概率增大。

   《华夏时报》:预测出上述地区可能会发生强震的根据是什么?

   杨学祥:首先,根据地震空区理论,3月11日发生的这次特大地震,填补了亚洲东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没有9.0级地震的空白。这样的话,近百年来,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除亚洲东南部和澳大利亚东部,9.0级以上特大地震在环太平洋地域上已完成一个循环。所以说,亚洲东南部和澳大利亚东部太平洋地震带是9.0级特大地震的空区,存在发生9.0级以上特大地震的风险。

   其次,我在2008年汶川8级地震发生后指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或许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8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俄罗斯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地震,按循序,下一次强震可能就是印尼、俄罗斯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另外,9.0级特大地震没有发生在大陆内部的先例,但中国内陆却可能存在发生8.5级大地震的风险。

   《华夏时报》:中国内陆可能存在发生8.5级地震?为什么会这么讲?

   杨学祥:先举个例子来说,1947-1976年,是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这30年里,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50次,平均每年1.73次。1977-1999年,进入了暖位相时期,7级以上地震我国发生12次,平均每年0.55次。也就是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是暖位相时期的3倍以上。

   2000年开始,大概到2035年,世界再次进入到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这不仅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同样也是中国7级以上地震频发时期。比如,2001年昆仑山口8级地震和2008年四川汶川8级地震就是两个明确的强震频发的信号。一般的冷位相时期(编者注:约30年),值得关注的一个历史统计特征是,这大约30年的时间里,除中国台湾外,前10年强震多发生在我国中西部,进入中间10年后,特别是最后10年,东部地区也会有强震发生。如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和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就发生上一次冷位相时期(1947-1976年)的后10年。所以,现在,应适当加强对中国内陆东部地区的地震监测。

   《华夏时报》:这样来说的话,我们是可以提前预测地震的?

   杨学祥:能否预测地震,科学界分为两派:主流派认为地震不能预测,非主流派认为可以预测。问题是,对未来的预测不能做到100%的正确,而地震预测关系重大,没有100%的准确率,没人敢承担责任。地震预报有成功的先例,也有误报和漏报的教训。实际上,包括唐山地震和此次日本地震,中长期的预测都是准确的,问题在临震预报还不够准确和及时。我相信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可以提高地震预报的准确率。

  释疑:9.0级,

  “等待”150年的释放

   《华夏时报》:9.0级地震,对日本以及全球来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杨学祥:日本历史上曾记载数次大地震,例如,1854年发生的约为里氏8.4级“安政东海大地震”,1923年9月1日发生的7.9级关东大地震。在此之前,日本未有发生9.0级地震的记录。

   对于全球而言,近百年来最大的地震为智利大地震(1960年5月22日)里氏9.5级,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1964年3月28日)里氏9.2级排在第二位,印尼大地震(2004年12月26日)里氏9.1级大地震排在第三位,俄罗斯堪察加大地震(1952年11月4日)和此次日本大地震都为里氏9.0级,并列第4位。

   《华夏时报》:此次日本发生大地震的原因有哪些?

   杨学祥:日本“等待”这次大地震超过了一个半世纪,离上次1854年东海大地震也已经过去了150多年。日本列岛是一个地震和火山活动非常频繁的地区,其东部的太平洋沿岸正好处于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俯冲带附近。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每年以大约7-9cm的速度向亚欧板块方向运动,运动过程中聚集的能量会以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形式进行释放。此次特大地震就是日本东北附近的太平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的结果。太平洋板块向西强烈推挤欧亚板块,形成日本海沟及其向西倾斜的俯冲带,经过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应力积累,俯冲带内的岩石在超过其抵抗强度的应力下瞬时间彻底崩溃,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所以地震也就这样发生了。

   还有一点,1952年、1960年、1964年3场9.0级以上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17年,分别在俄罗斯堪察加、智利、美国阿拉斯加,这些地区都集中在亚洲东北、美洲西部的环太平洋地震带。而同样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日本,虽然它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却是9.0级特大地震的空区。根据地震空区理论,9.0级地震发生在日本算是长期能量积聚的结果。

  预防:

  地震来了!怎么办?

   《华夏时报》:抛却海啸和核泄漏等地震带来的次生危害,单纯的地震并未给日本带来巨大损失,在防震方面,日本的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杨学祥:应对高频率的地震,日本有硬件和软件措施。

   硬件方面,为了提高传统木结构建筑的抗震能力,日本普通民宅采用了箱体设计——地震发生时,房屋整体翻滚,不至于损毁。对于高层建筑,日本都采用一种“地基地震绝缘”技术,在建筑的底部安装弹性橡胶垫,或者摩擦滑动承重座缓冲装置来抵抗地震。2007年,日本政府通过一项法规,执行更严格的建筑物抗震标准,规定摩天楼、工厂、发电站、桥梁和火车站必须达到更高抗震级别。

   软件方面,在日本,从幼儿园开始,遍及各个年龄段、群体、形式的日常防灾教育,使得民众具备了较强的防灾抗灾能力。因此地震来时,能较好应对。此外,为应对地震,日本政府很早就成立了东海地震对策专门调查会,从可能遭受地震灾害的各地方的现状着手调查,组织专家研究制定地震灾害发生后的各种对策,并于2003年出台了《东海地震对策大纲》。还有,日本地方政府也都制定了相应的紧急对策,每一条对策都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机构,有明确的分工规定。

   《华夏时报》:地震发生后,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更好地预防危害?

   杨学祥:地震发生后,要首先切断电源、火源或关闭燃气开关,一层的居民可迅速撤离住所,在远离建筑的空旷地带避险。高层来不及撤离的居民要带上饮用水、食物和急救包,躲在相对比较安全的地方。由于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所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

   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床沿下,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室内最不利避震的场所是:附近没有支撑物的床上、炕上;周围无支撑的地板上。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