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记者评论】这次轮到炒盐了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7日 15:16  财新网

  葱姜蒜、油盐酱醋茶都能轮番上阵,中国大地永远不缺炒作品

  【财新网】(记者 毕爱芳)日本地震、核电泄漏,引发中国各地盐短缺。超市里平常最普通不过的一袋袋的盐,一下子踪迹全无,想看一眼都难。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无论广东、浙江、江苏、安徽、重庆、上海,一些大城市超市的盐架上,空空如也。

  17日上午,财新记者在上海浦东新区杨高路附近三四家大小超市转了一圈,确实已然见不到盐的一根“毫毛”。每个超市里,顾客和店员几乎都在一问一答说同样的话:“有盐没?”“没有。”

  一家小超市的店员告诉财新记者,昨天(16日)下午就有人抢盐了,整箱整箱地买。一位老太太将最后的68袋盐一起买走,还说太少太少。

  记者被告知,若真去找盐也能找到,藏在一些农贸市场的小摊上。不过400克一袋的盐,平时标价1.50元,现已卖到20元。附近一家农贸市场里,今天上午最后一袋盐被卖掉,标价8.50元。

  盐突然紧缺,一方面在于坊间流传碘盐可防核辐射。基于对日本核污染的恐惧,现今的抢购潮犹如当年非典时期一样。遥想当年醋、板蓝根的短缺,恐惧的人们已长了闻风而动的机敏,也不管真有效还是假有效。

  另一更重要的方面,还在于中国一些商人头脑实在精明,总能于瞬息万变的世界找到可渔利的“炒”机。比如,从炒股、炒房、炒蒜、炒黄金,到现今的炒盐。

  盐似乎也是一个良好的炒卖品种。第一,人人都需要,不可缺少,不怕价高没人买;第二,盐易储存,长期存放都无碍。然而,盐是国家专控商品,国家岂能坐视盐价肆意上涨而袖手一旁呢?由此看,盐又不是好的炒作品。

  然而,不能炒的也炒,可见炒风之盛。这不得不让人反思,中国大地为何总是炒风不断,葱姜蒜、油盐酱醋茶,生活必备品都能风起云涌,各领风骚一段。实在让当下草民们都要逼上梁山,不得不摇身变成“炒民”了。

  而看看目前国情,公权机构的解释呼吁不见有效,又哪有那么有力的执法体系能监管到市场每一个角落里卖的每一种盐呢?有了“核污染之前的盐”这一概念,难说这盐没有市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