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尚无必要采取专门防护措施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7日 13:52  东南快报

  受地震和海啸影响,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作为日本邻国,中国特别是沿海一些省区市是否会受到核辐射污染?我国有关部门采取了哪些防范措施?空气、食物、饮水还是安全的吗?百姓到底要不要采取防护措施……相关主管部门和多位权威专家进行了解答。

  他们指出,从目前情况看,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泄漏,不会对我国造成不良影响。公众需要加强对辐射防护知识的学习掌握,但根本无须恐慌。

  网上流传的核辐射扩散图根本没有依据

  记者:近日网络上流传着一幅日本核辐射扩散示意图,在这张图上,日本核电站核泄漏辐射范围包括了我国东南沿海大部地区,这是否可信?

  陈竹舟(国家核应急协调委员会专家):这张示意图完全是没有依据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日本核泄漏对我国没有产生影响。我国已经启动了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监测结果没有任何异常。

  放射性污染物不会“飘”到我国

  记者:从天气实况看,放射性污染物会不会影响我国?

  孙军(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国家核应急协调委专家咨询组专家):影响核物质扩散的因素有很多,气象是其中一个主要方面,涉及指标主要是风和降雨。根据最新气象资料,未来十余天,放射性污染物主要向东或东北方向扩散。我国位于日本国西面,中间有日本海、朝鲜半岛、黄海、东海相隔。从扩散途径看,日本核泄漏产生的放射性污染沉降物扩散区域距离我国较远,而且会随着风向进一步远离我国。

  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之后,大气环流也会发生一些变化。但污染物一到大气中,就会逐渐稀释,浓度将会大大降低。因此,现在无需产生疑虑。

  记者:假如发生最坏情况,放射性污染物影响到我国,该如何应对?

  陈竹舟:当前,加强监测最为重要,如果事故继续恶化,我们预计,在一些地区监测到的数据可能会比该地区本底水平略高,但对公众的健康也不会产生影响。

  苏旭(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研究员):就现在的状况而言,没有必要采取专门的防护措施,大家可以正常生活,也没有任何必要服食碘片。

  对人员流动和货物运输不必过于紧张

  记者:辐射污染物会不会通过人员流动、货物运输携带传播?

  苏旭:对于从核辐射较严重的区域撤离的人员,相信在他们登机前会接受相应的放射性污染检测,并采取洗消等措施,消除体表污染。根据日本目前情况,在东京等一过性烟羽范围内城市的中国公民,即使有轻微污染,也不足以产生明显的健康影响。

  记者:从日本进口的农产品会不会受到污染?

  夏益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日本已经对污染地区的产品采取了控制和隔离措施,所以除非有特殊情况,一般来讲从日本进口商品不会带有污染物质。

  李元平(国家质检总局新闻发言人):鉴于目前福岛核电站事故的严重性和不确定性,质检总局已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检验检疫机构加强对放射性物质入境的风险分析,切实做好口岸核与辐射物质监测工作。

  记者:如果乘坐飞机经过日本上空,会不会受辐射影响?

  苏旭:机舱是一个密闭良好的整体,连空气都无法进入,辐射尘埃不会影响乘客身体健康。

  什么情况下需采取防护措施?怎样防护?

  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介绍,当空气被放射性物质污染时,就需要采取一些个人防护措施。用手帕、毛巾、布料等捂住口鼻可使吸入放射性物质所致剂量减少约90%。体表的防护可用各种日常服装,包括帽子、头巾、雨衣、手套和靴子等。

  对已受到或可疑受到体表放射性污染的人员进行去污,方法简单,只要告诉有关人员用水淋浴,并将受污染的衣服、鞋、帽等脱下存放起来,直到以后有时间再进行监测或处理。要防止将放射性污染扩散到未受到污染的地区。

  中国卫生部公布的《核事故防护知识要点》指出,核事故发生后,首先避免恐慌,及时收听广播或收看电视,按照政府的指示行动。在可能有放射性污染存在的情况下,待在室内,关闭门窗,关闭通风设备。

  当在室外,判断有放射性事件发生时,切忌不能迎着风,也不能顺着风跑,应尽量往风向的侧面躲,并迅速进入建筑物内隐蔽。采取呼吸防护,包括用湿毛巾、布块等捂住口鼻,过滤放射性粒子。防止摄入被污染的食品或水。

  出现核与辐射恐怖事件,公众要特别注意保持心态平稳,千万不要惶恐不安。

  身边的辐射剂量是多少?

  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16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16日9时,日本福岛核电厂灾害尚未对我国环境造成放射性影响,我国运行核电厂周围环境辐射水平正常。

  中国卫生部公布的《核事故防护知识要点》指出,人类的很多活动都离不开放射性,例如,人们摄入的空气、食物、水中的辐射照射剂量约为250微西弗/年,乘飞机旅行2000公里约10微西弗;每天抽20支烟,每年有500至1000微西弗。来自天然辐射的个人年辐射量全球平均约为2400微西弗。

  数据显示,当辐射剂量低于100毫西弗时,医学上观察不到对人体的确定性效应,即明显的组织损伤;当剂量超过4000毫西弗,在没有医学监护的情况下,有50%的死亡率,而当剂量超过6000毫西弗时,则可能致命。

  据新华社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