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江西科学发展鄱阳湖:生态保护经济效益双管齐下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7日 09:17  中国经济网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目标是探索和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江西省委书记苏荣表示。

  规划批准实施一年来,赣鄱大地展开了一场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生动实践,一个全国生态经济示范区正从我国最大淡水湖区域逐步走进人们的视野。

  守住“一湖清水”

  “提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构想,一是着眼于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二是着眼于从江西的实际出发,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路子,三是着眼于国家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积极探索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模式。”江西省发改委主任姚木根解释说,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就是要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快速推进的今天,鄱阳湖生态的优劣,成为考验江西科学发展能力的“试金石”。

  为了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过去一年,江西省大力实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农村垃圾处理工程、“五河一湖”源头保护工程等“四大生态工程”,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为科学发展增添了更强的后劲。

  以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为例,江西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在85个县市建起了污水处理厂,成为县级污水处理厂全覆盖的省份。2010年11月30日,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白水湖污水处理厂等10个示范工程集中开工,这是江西省继85个县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顺利建成后,在生态建设方面实施的又一重大行动。

  2008年5月,江西提出了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一大”:即确保到201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3%。“四小”:一是县城和市府所在地的绿化;二是乡镇政府所在地的绿化;三是农村自然村的绿化;四是基础设施、工业园区和矿山裸露地的绿化。

  通过“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江西省的营林理念和造林方式、方法发生了全新变化,全省造林成活率大为提高,杜绝了“年年造林不见林”的现象,森林城市不断涌现,绿化精品通道不断呈现,绿色致富基地不断建成。

  保护生态需要抓源头。江西省以实现“一流的水质、一流的空气、一流的生态环境、一流的人居环境、一流的绿色生态保护和建设机制”为目标,保持“五河”及东江源头优良的生态环境。

  为了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江西省还取缔关闭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设项目37个、地表水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排污口28个。

  “让保护生态的地区不吃亏,这才是保护绿水青山的根本之策。”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赖南京这样评价“江西省生态补偿先行先试”的积极意义。

  记者了解到,目前江西省森林覆盖率已由60.05%上升到63%,“五河一湖”断面Ⅲ类以上水质达标率由76.3%上升到80.3%,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和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实现“十一五”规划约束性目标,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赖南京告诉记者,为进一步推进绿色崛起与赶超,加强生态保护力度,江西将以鄱阳湖湖体保护、滨湖控制、生态廊道建设为重点,建设绿色屏障、增强环境容量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到2015年,江西省将在鄱阳湖区恢复湿地植被60万亩,治理五大河流入湖口湿地30万亩,建设20个国家级湿地公园、60个省级湿地公园,鄱阳湖天然湿地面积保持3100平方公里。

  促进“绿色崛起”

  “根据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要建设成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加快中部崛起重要带动区、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江西省省长吴新雄告诉记者,“三区一平台”的发展定位,赋予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重使命。

  过去一年来,江西以全新的发展理念,唱响生态主题,转变发展方式,在生态与经济有机结合的探索中,努力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新路。2010年,江西全省财政总收入1200亿元;外贸出口突破100亿美元;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3000公里;全省旅游人数全年突破1亿人次……

  这份“成绩单”让人振奋。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带动下,江西省呈现出经济总量扩大、发展质量提升的喜人发展态势。2010年1至10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引进省外资金623.82亿元,同比增长27.36%。

  “值得重视的是,这些成绩是建立在良好生态的基础之上。”赖南京解释说,“江西过去一年的实践证明‘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之间并不矛盾,甚至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2010年,江西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实施方案,确定了9大体系、400个工程项目的责任分工;同时,修改完善了生态林业、湿地保护、水利建设、生态农业、五河流域治理等18个专项规划。这些规划,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为江西的发展勾画出了一幅美好的蓝图。

  抓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机遇,江西传统的铜、钢铁、汽车等产业,纷纷调整产品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九江石化800万至1000万吨油品质量升级项目、江铃30万辆汽车扩建工程等一大批项目加快推进。

  发展低碳经济、壮大绿色产业是江西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点。江西省把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点,通过发展低碳生态、高新技术的新兴产业,带动全省产业的调整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抢占未来发展先机。2009年底,江西省制定了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光伏、风能、核电、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航空制造、半导体照明、金属新材料、非金属新材料、生物、绿色食品、文化及创意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10年以来,江西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平稳高位运行,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逐步加大。

  依托高新科技的内涵式增长成为江西过去一年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来自江西省科技厅的数据显示:2010年前11个月,江西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6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33.2%。光机电一体化领域作为主力优势领域,完成增加值264.0亿元,占全省的43.5%;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领域完成增加值117.6亿元,新材料领域83.5亿元,电子信息领域73.0亿元,分别占19.4%、13.8%和12.0%。

  “纳税企业大户不再集中于汽车制造、钢铁、食品等传统强势产业,新兴产业企业开始出现在纳税大户的名单里。”谈起2010年的新变化,南昌市财政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前11个月,光伏光电、生物医药等产业占南昌财政收入比重不断提高。其中,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税收增幅达到43.1%。

  12大生态工程赛跑

  2010年底,南昌市开始陆续进行天然气置换。家住西湖区的王海燕女士告诉记者:“以前用的是管道煤气,烟尘很大。现在用上了天然气,火力更足。天然气无杂质、热值高,使用天然气后家里清爽了不少。”

  天然气从无到有,得益于国家先后启动的西气东输二线和川气东送两项重点工程,这些管道途经江西并为江西供应管输天然气。为此江西省抓住历史机遇,提出了“建设天然气入赣工程,加快天然气利用工作”的战略决策,并确定了按照“统一主体、统一网络、统一调配、统一价格”原则和“全省一张网”模式加快建设省内天然气管网的发展思路。

  2010年6月16日,九江-南昌、九江-沙河段管线通气试投产,彻底结束了江西省没有管输天然气的历史。管输天然气送到工业园区后,给江西省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位于九江国家出口加工区的巨石集团九江有限公司就是江西省第一批企业受益者,公司总经理储培根在接受采访时说:“目前,我们一天的天然气用量是10万立方米,一天可节省开支7万元左右,而且天然气是清洁能源,产生的废弃物非常少。”

  像天然气入赣这样的大型生态工程,江西省将在2011年重点推进12个,包括两核、两控、两网6大基础设施工程和以生态保护、污染治理为主要内容的6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这12大生态经济工程估算总投资3600亿元左右,具体为彭泽核电工程、万安核电工程、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天然气入赣工程、特高压和智能电网工程、“五河一湖”水污染治理工程、“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长江暨鄱阳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工程、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工程、农村清洁工程。

  在积极推进12大生态工程的同时, 2011年开始,江西将加快做大做强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照明、新动力汽车、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现代化管理技术改造提升有色、钢铁、汽车、石化、建材、纺织等传统产业,不断改善和提升江西省在国内外产业分工中的地位。

  “随着这些重大工程和项目的顺利推进,生态和经济效益将逐步发挥。”赖南京告诉记者,按照规划,2015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GDP总量将突破1万亿元大关,十大新兴工业产业产值将突破1万亿元。虽然建设任务还很艰巨,但江西绿色崛起的秀美画卷已日渐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责任编辑:王姣雁)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