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平安再融资落地 郑裕彤194亿入股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7日 07:23  时代周报

  本报记者 毛瀚民 发自深圳

  两年之后,中国平安(601318.SH,02318.HK)的再融资计划水落石出。3月14日晚间,中国平安发布公告称,公司战略投资者新世界发展主席郑裕彤(专栏)及旗下的公司周大福已确认对定增的2.72亿股H股进行认购,认购总价为194亿港元(折合人民币164亿元),每股71.5港元。此次再融资,中国平安以每股71.50港元定向发行2.72亿股新股,此发行价较停牌前价格折让12.48%。

  这是继民生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光大银行后,近期又一家选择通过港股市场进行再融资的内地金融股。平安新闻发言人盛瑞生3月15日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平安再融资主要还是用于补充公司资本金。招商证券分析师罗毅则称,此次中国平安选择在H股定向增发,意味着不会考虑A股增发,对A股股价是个利好。不过,近200亿的融资规模低于此前预期,可能只能应付短期业务发展需要。

  “一只靴子”尘埃落定

  2008年,中国平安天量再融资计划至今令市场心有余悸,因此,中国平安融资的一举一动历来是市场关注的焦点。3月初,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还强调说,公司从集团到每一个子公司,偿付能力都很充足,都超过了监管的标准……截至目前没有A股市场再融资计划,公司经营状况一切正常,财务稳健。

  话音未落,平安H股融资计划就随即抛出。虽说没通过A股市场进行再融资,但其融资其实早就在公司计划之中,只不过是借道H股而已。早在2008年,平安曾计划在A股启动一次近1600亿元的巨额融资,但当时股市此巨额融资“惊吓”导致股价大跌,融资计划一度搁浅,最终不了了之。

  今年1月5日,市场一度传言中国平安将启动巨额再融资,市场反应迅速,接连两日股价快速下跌7.59%。次日晚平安发布针对大规模再融资传言的澄清公告称,截至目前本公司没有A股市场再融资的计划。

  然而,出于对平安2008年融资失败历史、资本金仍然不足、融资消息尚未明朗等问题的忧虑,在前后的14个交易日,平安继续累计下挫达 15个百分点,创下去年复牌以来的最低点。

  尽管今年1月平安否认了再融资传闻,但由于收购深发展(000001.SZ)动用了200多亿资金,平安本身的偿付能力也在下降,平安有业务发展的资金压力,市场也预计平安融资是迟早的事情。瑞银此前的报告指出,深发展/平安银行似乎资金吃紧。为使资本水平达到同业标准,平安可能还需要150亿-200亿元资金。

  “彤叔”图谋大股东?

  值得注意的是,经过这次定向增发,周大福背后实际控制人郑裕彤手中的持股量进一步增多。

  早在2008年,有香港媒体报道称,郑裕彤通过多家家族公司“曲线”进入内地第二大保险公司平安,当时持有平安A股将近12%股权,是平安“隐形”第二大股东。郑裕彤通过8家企业间接持有中国平安A股,分别为源信行投资、上海汇业宝业、上海汇华、宝华集团等。其中持股最多的是源信行投资,截至2010年9月30日,持有3.8亿股平安A股,约占A股流通股本的7.94%。而此次,郑裕彤又是通过一家不知名的公司金骏公司(注册于英属维尔金群岛)“加码”平安,使其在平安中的股东地位越发神秘。据推算,此次交易拟发行的股份数量占增发后中国平安总股本的3.4%。

  事实上,此次斥巨资购入平安H股的郑裕彤与平安渊源颇深。郑是地产企业新世界发展的创办人兼主席,珠宝企业周大福则是其私人投资集团。此前还有媒体报道,郑裕彤实际上通过“影子代持”的方式持有中国平安A股12%左右的股份,是平安A股的第二大股东。“郑裕彤一直看好内地保险业。”一位市场分析师透露说,只不过投资A股可能面临许多政策障碍,因此只好选择“暗战”。对于本次郑裕彤低价买入中国平安,国泰君安分析师认为,虽然增发价较H股现价有所折让,但对A股来说还是溢价了不少。平安新H股发行带来的总股份稀释效应约为3.5%,稀释效应影响较小。

  融资补充公司资本金

  中国平安在银行板块的业务很可能也存在资本缺口。2010年深发展年报显示,资本充足率及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达到了10.19%和7.10%,虽然符合监管要求但仍有融资需求,尤其中国平安要加强对深发展的控制,将为中国平安带来较大的资本压力。

  安信证券分析师杨建海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平安的这次交易预计可支撑公司2年的业务发展,此次募集资金后,今年末平安集团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91%,将可以支撑公司2年的业务发展,即到2012年集团50%公司和子公司的偿付能力均能达标。其次,在H股融资,对A股市场的冲击比较小;如果融资价格合理,对公司的发展是利好的。

  分析人士称,此次定向增发解决了市场对A股再融资的恐惧,保守预计可解决至2012年的资本金缺口问题。假设寿险、产险按180%偿付能力充足率,银行业务按12%资本充足率,股息按每年0.5元/股测算,此次H股再融资164亿元后,预计公司2011年、2012年分别有257亿元、117亿元的资本剩余,至少到2013年才会出现 75 亿资本缺口,有再融资需求。

  “平安再融资主要还是用于补充公司资本金。”此前,杨建海在研究报告中称,中国平安三大支柱中,保险业务已经具备较好的造血机制,靠自身的积累也能够满足相当一部分的资本需求,但银行和投资业务均处在快速发展中,资本需求比较大;2010年控股深发展52%股权后,平安集团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就出现较大下降,从未来业务的发展看,资本补充要求显得比较紧迫。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