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到光明港畔听龙舟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7日 06:06  东南快报

  本报讯(记者 刘云鹏 许才芳)上周日,东快“全城义工”的志愿者们分两队赶赴洋洽河和港头河,在仓山内河整治相关工程部负责人的带领下,通过别有趣味的知识竞赛,边了解两条河的历史往事,边获得工程技术方面的相关知识。

  这一周,我们从王庄新村旁的晋安河开始,顺流而下直到光明港,用脚步把新、老龙舟赛地串联起来。让我们一路听故事,一路拜访龙舟房,一路畅想端午时百舸争流的热闹情景吧。另外,我们还将特地邀请福州市内河指挥部的工作人员与义工一起巡河,并在现场解答有关晋安河与光明港如何整治的相关问题,力图让更多人了解内河的整治过程和方式。活动时间:周日(3月20日)上午10点-12点,欢迎读者拨打 0591-87806110报名。

  龙舟情缘

  三山漂渺蔼蓬莱,一望青天十里平。

  千骑临流搴翠帷,万人拥道出重城。

  参差螮蝀横波澜,飞跃鲸鲵斗楫轻。

  且醉樽前金潋滟,笙歌归道月华明。

  宋神宗熙宁年间,又逢端午,福州郡守程师孟站在岸上,温一壶老酒,放眼看河面上波涛滚滚,城中人扶老携幼赶赴河边竞看龙舟,挥毫写下著名的《端午出游》一诗。

  北宋之后的几百年间,福州城(尤其在台江一带)的龙舟赛一直方兴未艾。《八闽通志》描述明代南台附近的竞渡盛况称,“郡南台江沿内诸河……钲鼓喧阗,共斗轻驶”。

  时过境迁,昔时交错互通的龙舟网络已经变得零碎。现在,龙舟赛地主要集中于晋安河和光明港。河畔人家的龙舟竞渡史,遥远得连白发苍苍的村民都记不起从何时开始了。

  一艘跨半世纪的老船

  几乎是每天九点,王庄新村蛤埕龙舟会的杨成章老人都会从乌山赶赴河畔的龙舟房,在榕树下的小桌子上备一壶茉莉花茶,等待“舟友”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很快地,因为王庄拆迁而分散到金山、火车站等地的老友又聚在一起。

  “习惯了每天过来看一看。”杨成章说,龙舟在村里世代相承,已经融入生活,成为了其中的一部分。

  晋安河畔的龙舟房内,现在还保留着一条蛤埕村1989年打造的龙舟,长长的船身上绘满了精美图案。“这条船还能下水。”杨成章介绍说,蛤埕还保留着一条1947年的老船,虽仅作参观,但仍可想见当年它激浪飞冲的精彩过去。

  端午,整个村子忙碌起来

  每年临近端午,通常是蛤埕最热闹的时候,整个村子开始忙碌起来。

  “从五月初一到初五,每天都是龙舟这个话题。”王庄新村蛤埕龙舟会的另一位负责人郑锦兴如是说。龙舟下水时,一般有一条主船。这条船的划桨人需要由村里头德高望重的老人家来指定。

  “一条船上有36个人。”郑锦兴说,除了32名划桨人外,还分别有一名鼓手、锣手,一名掌舵人和一名“坐龙头”的人。在郑锦兴的记忆里,“坐龙头”也是世代相传下来的习俗,大概是在比较尊贵的位置上能获得更多的庇佑。

  五月将至,蛤埕村的龙舟准备下水了。村民把龙头、龙尾、令旗以及划桨供奉在村里的神庙“督司府”里,祈求竞渡平安。

  村里人抬出闲置一年的龙舟后,这时会举行一个富有宗教意味的“清洗”仪式。随着鞭炮声响起,踏着震天的锣鼓声,龙舟开始飞奔向前。“两岸站满了人。”杨成章描述龙舟竞渡的场景称,震天的锣鼓声、鞭炮声夹杂着呼喊声,能传到几里外。本报记者 刘云鹏 陈景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