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产业链上游欠账多 双汇模式存隐忧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7日 01:30  第一财经日报

  崔丹

  双汇此次“瘦肉精”丑闻缠身不仅是整顿济源一家工厂的问题,其公司整个生产链条如不完善,不能控制猪源,未来仍将面临此类问题。

  生猪抢夺

  山东郓城县一家养殖场的厂部经理称,从今年2月份开始,生猪开始被抢购。此前,诸如双汇、金锣等这些大的肉制品企业在当地都设有屠宰厂,一般而言由于生猪运输距离,会坐等当地的猪贩子供应,但猪源变得吃紧后,这些大公司的业务员开始奔赴到各级县乡直接抢购。

  除了在当地展开抢夺,大企业之间还存在跨区域的收购。目前,各个地方的屠宰权一般由政府集中起来再拍卖给企业,通常是当地收当地买当地卖,但需求旺盛的大企业会去各个地方展开跨区域收购。

  营销专家李志起表示,在去年的走访过程中发现生猪开始供不应求,湖南一带部分屠宰点甚至面临断货的情况。

  而瘦肉精等监控问题正是容易在猪源紧张时发生,但要求个体养殖户不使用瘦肉精非常困难,企业也缺乏严格监控的动力。“双汇等大型肉制品龙头都在强调规模发展,对生猪资源抢夺比较厉害,为了抢第一,对生猪收购的品质不一定就那么严格。这是行业普遍现象,不仅是河南等地,包括江西、湖南也经常会出现这种事情。”联纵智达集团副总裁邓景峰认为。

  河南正阳县一生猪交易公司的李经理亦表示:“在收购过程中经常发现,肉眼一看,肌肉突出、赶几下就气喘吁吁的生猪一定是吃了猪肉精,但有些买家明知道也收,不然就没货。”

  产业链缺口

  事实上,与国外农产品盛行从种猪到养殖、收购、屠宰、加工、运输等一条龙的全产业链模式相比,“瘦肉精”事件后,双汇开始被质疑产业链缺口,虽有屠宰、加工与销售的优势,却缺乏养殖这一重要源头环节。

  根据双汇2009年财报,双汇集团现有屠宰产能2000万头左右,但其生猪来源大部分都不是自己养殖,主要来源为对外收购,自建生产基地产能占比不到5%。

  “自己养殖生猪的企业在整个加工产业中占比太低,这是整个行业里存在的很大问题,”邓景峰认为。目前我国2.2万多家生猪企业,但大部分都集中在一两百头的规模,5万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占比连1%都不到。

  “在上游养殖上,双汇确实动作比较慢。”东方艾格农业分析师郭会勇认为,“这些企业都倾向于拿屠宰权,自建养殖基地比重非常少,就像乳业没有自己的牧场,仅靠加工很容易产生质量问题。”

  双汇对上游投入的忽视背后,生猪养殖本身是高风险投入,重资产运作,周期比较长,从投资养殖场到生猪出栏需要三到四年的时间,同时场地等前期资源投入要求比较高,且价格波动比较大。“双汇事实上是在把自己应该承担的风险转移到养殖户身上,但公司加农户这种模式本身也非常脆弱,农户分散难管理,一出问题就会牵连到企业。”李志起称。

  “双汇可能会更加重视上游产业链的建设。”财通证券发布报告称。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