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勾勒五年产业发展路线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7日 00:57  经济参考报

  3月16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专家和学者们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十二五”规划纲要从政策指向上清晰勾勒出未来五年中国产业路线图。即要围绕发展现代农业,传统制造业转移和升级、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提升现代服务业规模和效率四条主线,构建下一阶段中国经济的支点。

  记者采访多位经济学家和产业专家,他们总体认为,“十二五”规划纲要顺应了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趋势,这将使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走上一个良性循环。

  多位权威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央政府迅速出台了“4万亿”投资计划。金融危机仍在肆虐之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依次出炉,这是走出危机之策,更是制造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之举。而这些产业振兴规划将与“十二五”规划纲要关于“提升制造业”的精神相吻合,需要在“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指引下进一步实施下去。

  “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出现新变化,导致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趋势,这些变化值得中国在下一个五年里仔细考量。”亚太总裁协会全球执行主席郑雄伟表示,金融危机后世界产业格局将呈现两大特征,一是国际产业技术升级和区域转移向纵深进行;二是新兴产业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

  专家表示,新的五年,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相当关键,这是其他产业部门结构调整顺利进行的基础“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徐小青说,“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精神,在新的阶段,我们要突出‘加快’两个字,即发展现代农业不能再用传统的办法,应当转变发展的方式,注重金融资本的力量、人力资本的力量、科技力量的投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表示“根据规划,我们对于传统制造业,一个重要的政策取向即是要顺应国际产业发展趋势,采取差别性的区域经济引导政策,实施传统产业有序转移,我国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中重要性日益提高。”

  而国际权威机构的预期是,危机后世界产业格局的另一个特征就是新兴产业的份额和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

  “从‘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精神中可以看出,我国需要加快新兴产业核心、关键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避免陷入不利的国际分工体系。”中国科技战略研究院产业科技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刘峰表示。

  “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立足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现阶段将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

  “根据国家前期的规划,到2015年,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加值占中国G D P的比重将提高到8%,到2020年将升至15%。可以预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在未来五年里逐步成为国民经济先导力量。”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产业所所长王昌林表示。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重点产业调整转型升级”课题组测算,未来3年新能源产业产值可望达到4000亿元;2015年环保产业产值可达2万亿元;信息网络及应用市场规模至少达到数万亿元;而数字电视终端和服务未来6年将累计带动近2万亿元的产值。

  专家和学者们还表示,“十二五”规划纲要重笔点出“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这是中国进入后工业化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其关系到现代产业体系的完整和效率。(下转第二版)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