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辜胜阻:用工荒倒逼中国经济转型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6日 10:34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讯 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成为世界第二,人均GDP突破了4000美元,已经是典型的中等收入国家。如果把过去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的转变称为第一次转型,那么在未来的10年乃至30年,中国面临最大的问题是能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功实现由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转变的第二次转型。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日前对媒体表示,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是支撑中国经济实现第一次转型的重要因素,但近年来“用工荒”问题的日益突出意味着这一发展优势正在逐步消失。“十二五”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谋划经济转型,改变长期以来依靠廉价劳动力的经济发展模式,找准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源泉,实现经济的内生增长和创新驱动,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辜胜阻认为,用工荒拐点带来的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倒逼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力量。农民工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伴随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推进而出现的一个社会现象。改革开放以来,量大、质弱、价廉的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客观上形成了过度依赖廉价劳动力的发展模式。当前中国劳动力供求市场上一个比较明显的趋势是农村劳动力由无限供给转向结构性短缺。从数量上看,目前我国处于剩余状态的农村劳动力已明显减少。从结构上看,在农村剩余劳动力中,30岁以下的劳动力占比很低,年轻农民工出现短缺。从区域来看,东南沿海地区的用工短缺现象更为明显,招工难将会常态化。据调查,超过90%的受访珠三角企业表示存在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这种供求关系的变化迫使企业提高员工待遇,从而带来了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根据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最新资料,2010年我国大多数城市都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加了22.8%。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廉价劳动力时代正在逐步消失,长期以来依靠廉价劳动力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无法维系。

  辜胜阻指出,“十二五”时期推动中国经济实现第二次转型的关键是要探索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源泉,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和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为此,一要使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要始终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二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行业,培植新的经济增长源,实现低端产业向中高端产业的转变,在全球价值链上提升竞争力。三要扩大居民消费,鼓励民间投资,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四要实施积极的城镇化战略,使城镇化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引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可以成为引爆我国巨大潜在内需的引擎,实现经济发展与内需持续扩大的良性互动。(柏晶伟)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