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公共工程碳排放“一票否决”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3日 23:37  经济导报

  ◆经济导报记者 贾瑞涛

   中国社科院日前发布的《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绿皮书2011》,对我国低碳城市发展面临的困难,如何打造低碳城市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研究。

   梁本凡接受经济导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城市作为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在打造低碳经济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梁本凡认为,在打造低碳城市的过程中,重点是产业结构的转型,其次才是改善能源结构。他建议,在城市的公共工程建设中,应将碳排放指标纳入考核体系,甚至可以实行一票否决制,以此减少碳排放量。

  城市承上启下

   “低碳经济的发展要靠人来推动,而城市是人口比较集中的地方,抓住了城市就抓住了大部分人。”梁本凡认为,与乡村相比,城市的消费结构更加高碳,重点抓城市低碳,其效果更加显著。

   从组织形态来说,企业、家庭是一个个基本的单元,但这些基本单元在低碳方面的影响力一般需要靠城市来推动,从而使其更加富有积极性。国家作为执行《京都议定书》、应对气候变化、实行碳减排的决策单位,其最终的计划、措施、目标也都要分解到城市来实现,所以城市在发展低碳经济中发挥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尤其是在我国目前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中,城市的作用更加凸显。

   “城市承担了生产、文化、管理等多方面的职能,包括工业园区、招商引资、结构调整、产业转移等都是由市政府来推动,往下的县(市、区)等力量相对薄弱。”而从省一级别来说,国家的政策、资金等落实缺乏具体的抓手。这也是我国在推进低碳经济发展中,之所以选择8个城市作为试点的主要原因。

   显而易见的是,如何实现碳减排已经成为我国的紧迫问题之一,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0%-45%的目标可谓任重而道远。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指出,要加强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其中,低碳城市作为重要一部分亦被单独提及。

   据梁本凡介绍,所谓低碳城市,是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自2008年初,国家建设部与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在我国大陆以上海和保定两市为试点联合推出低碳城市以后,“低碳城市”迅速“蹿红”,成为我国大陆城市纷纷向往建设的最热目标。

  低碳短板待解

   现实情况是,我国的不少城市距离低碳城市的标准还有相当的距离。

   据梁本凡介绍,在选取的110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存在着很多相似的突出问题,重点体现在排名后10位的城市中。

   “有些城市的单位GDP能耗相当高,令人担忧。”梁本凡表示,由于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非矿石能源所占比重较小,从源头上导致了单位产值碳排放量较大,大同、长治、马鞍山等工业城市的数据尤为明显。受此影响,这些城市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比较高。相比之下,发达国家依靠水电、核电、风电等,碳排放强度则小得多。

   居民低碳消耗指数也是衡量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教育、医疗等服务属于低碳消费,而像房子、汽车等属于碳含量高的消费品。是把自己的收入用于高碳产品的消费还是低碳服务的消费,从中可以看出人们的碳消费倾向。”梁本凡说,在110个城市中,绵阳、宜宾、嘉兴、石嘴山、九江、泉州甚至厦门等城市的低碳消费指数较低,说明其居民碳消费结构中高碳消费占比较大。

   低碳经济的发展同样离不开解决公平、就业和民生问题,梁本凡表示,很多城市的单位碳排放提供的就业岗位贡献数较低,比如包头、马鞍山、攀枝花、淄博等能源消耗密集型城市。这些城市看起来很发达,但再不快速实现产业转型,它们的就业公平、收入分配等将面临很多问题。

   作为碳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的重要来源,森林覆盖率和木材实际量在我国不同地方,因经纬度、干湿度不同也有所不同,西部、北部和一些东部人口密集城市的情况并不好。总体来说,植树造林仍然大有空间。“有些城市近些年为了城市美化把树砍掉,栽一些灌木或者美国草,实际上是减少了城市碳库(在碳循环过程中,地球系统各个所存储碳的部分,是全球变化科学当中的一个重要名词)不利于低碳发展。”梁本凡说。

   他还提到,将城市每秒公共电汽车人均乘坐次数作为考核政府政策和人们低碳意识的重要指标,能很好地反映以上两方面内容。如果一个城市的公交站点、线路较多,价格又便宜,人们的低碳意识又强,则无疑有利于低碳发展。在这方面,上海、重庆、天津、无锡、台州、齐齐哈尔、常州等城市做得都不够。

   “对家庭而言,主要是考核单位居住面积的能耗水平。哪些城市在某个领域领先,我们就要学习,哪些城市在某个方面有短板,则要改进。”梁本凡说。

  选准战略突破口

   针对以上问题,打造低碳城市已经成为一个必然选择。

   梁本凡表示,自启动低碳城市试点以来,我国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从具体措施来看,一些城市热衷于搞群众性教育活动,热衷于发展新能源,甚至搞了些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进入一个误区。

   “他们的积极性值得肯定,但低碳的重点还是要搞好产业结构转型,在节能上做文章。”梁本凡认为,应继续提高能源利用技术,使单位二氧化碳的产出水平提高,这是核心工作。其次才是改善能源结构,发展清洁、低碳能源,比如搞风电、水电、核电等。在新能源的选择上,要结合经济效益、改善民生等,有一个战略方向的选择。

   对企业而言,应不断加强自主创新,使用节能的高新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对个人而言,则要从日常生活中注意低碳,比如多吃蔬果,少一些奢侈消费等,处处都可以实现低碳。

   “政府关键是要制定好政策,鼓励低碳消费,一些大的公共工程应尽可能进行低碳指标考核,并公布于众。”梁本凡认为,在项目的招投标过程中,不仅要考核在安全、成本、产出等方面,还应把碳排放指标纳入其中,甚至实现碳排放指标的一票否决制,以此促进低碳发展。

   在国际社会上,要坚决联合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谈判中制定好游戏规则,争取更多的碳排放空间。在国际贸易上,积极应对商品、能源、服务碳贸易的变化,推动全球产业的重新分工和转移。“比如在钢铁行业,我们完全可以把不必要的过剩产能转移到其他国家,适当进口,减少本土的碳排放,也有利于摆脱国际三大矿山的垄断。”同时,这还有利于我国煤炭的出口,强化我们在国际市场上的资源定价权,减少输入性通胀的影响,使发展成果惠及于民。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