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毁灭与重塑:日本的地震启示录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3日 01:52  第一财经日报

  ●改变国运的事件:关东大地震

  1923年9月1日发生的这次强震损毁了大量工厂和民房,令股票和商品交易陷于瘫痪,使得本已萧条的日本经济雪上加霜。针对大地震的“救灾票据”令日本银行业背上了4.3亿日元贷款的沉重包袱,成为1927年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包括铃木商店的破产和台湾银行的倒闭。与此同时,爆发于美国的全球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也波及日本,进一步将日本推向了危机的深渊。1923年,日本曾经历短暂的民主时代,政党政治一度令人民感觉大国梦已不远。但是,地震给日本民族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全民族的焦躁、军人势力的做大以及经济危机的影响,最终令日本在不到十年间走上了军国主义扩张的不归路。

  ●战争结局的写照:东南海大地震

  1944年12月7日,日本自珍珠港挑战美国开始已过去整整3年,在日本中部的三重县纪伊半岛近海发生了7.9级大地震,这一场大地震危及名古屋、静冈县、长野县和歌山县等大部分地区,并引发9米高的海啸,横扫日本中部沿海地区。美国《纽约时报》在第二天的报道中称:“这一场地震,让地球摇晃了整整6个小时。”

  这一场地震的遇难者和失踪者至少达到1200人之多,但日本政府在地震发生后却对媒体下达了禁止报道的命令——泄露消息者将以“通敌罪”论处。当时,日本海空精锐已在太平洋上被美军消灭殆尽,疯狂的日本法西斯逐步收缩战线妄图与美军进行“本土决战”,因此日本政府管制新闻的理由是:不能动摇抗敌的军心。但任何举动已无法改变日本战败的事实,仅仅8个月后,日本战败。这场被日本政府隐瞒的巨大灾难,也逐渐被日本民众所了解,成为了日本反思法西斯主义的重要教训。

  ●全民救灾的序幕:阪神大地震

  1995年1月17日,神户及附近地区发生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1000亿美元,总损失达国内生产总值的1%~1.5%。地震后的2月份,神户各大型零售店的销售额同比跌落幅度高达18.6%。这次地震死伤人员之多、建筑物破坏之强、经济损失之大,是日本关东大地震后最为严重的一次,也是日本战后50年来所遭遇的最大一场灾难。

  阪神大地震给日本民众带来了深刻的教训,也成为日本团队互助模式发展的契机,逐渐形成市民参与救灾的模式。地震后,日本政府开始建立中央防灾指挥系统,内阁设立防灾大臣统筹自卫队、警察、海上保安厅等救灾力量。此后,日本政府连续三次修改《建筑基准法》,把各类建筑的抗震基准提高到最高水准。如今我们提到日本的建筑物时,首先就会想到“坚固”二字,这正是修改后的《建筑基准法》的功劳。

  ●新干线神话的破灭:新潟大地震

  2004年10月23日,新潟发生里氏6.8级地震,全县各地区约4.2万居民已被疏散。地震发生时,行驶于浦佐至长冈间的新干线列车“朱 325”号发生脱轨事故,所幸的是151名乘客中没有任何人受伤。要知道,自从东海道新干线1964年开业以来,运行中的日本新干线出现脱轨还是第一次,此次地震无疑打破了“新干线列车从不脱轨”这一持续了长达40年的“安全神话”。此次强震至少造成约285亿美元的巨额经济损失,成为自阪神大地震以来日本损失最为严重的一次地震。

  这次新干线列车脱轨事故的发生,一方面反映了地震探测系统的局限性,另一方面也暴露了新干线系统本身存在的缺陷。日本人善于从失败中总结教训,一些科研部门开始将高速行驶的新干线列车如何应对震源较浅的直下型地震作为今后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报整理)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