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东京来信:难忘地震之夜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3日 01:49  第一财经日报

  章轲

  昨天,《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通过多个渠道获取了从日本东京等地传回的信息。

  西装、高跟鞋、古典音乐这些看似和地震格格不入的元素出现在其中。

  场景一:等了30多分钟结账

  在日本的留学生朴梅花同时也是亚洲环境信息中心副代表,12日晚通过环友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给本报记者发来一封信,记述了自己在日本度过的震后第一夜,以下为内容摘要:

  昨天地震发生当时,我在东京国际展览会场与台湾客人在一起。突然间展览会场开始摇晃起来,我们马上先找个墙壁旁边蹲下来,等大的震荡过去。

  过了一波之后我们觉得已经结束了,正在想要不要离开。这时候又来了第二波,我们决定快速离开会场。会场还没有乱,工作人员也迅速开始引导参观人员离开。

  等出来后得知电车都已经全停,只有公交车才运行。那些台湾的客人表示他们愿意走到离会场不近的宾馆,我留下来找我们的其他翻译。但电话全都打不通,我还是一个人,去公交车站排队等候。等了快半个小时,天空开始有乌云飘过来,一下子黑起来,开始下雨点。

  我们还是焦急地等待,这时工作人员开始疏散我们。他们说有可能海啸过来,让我们从地面公交车站移动到高的地方。按照指示我们一批一批地移动,虽然大家都不安但非常有秩序。

  在上面大约等了3个小时,防灾中心广播说所有的电车等明天早上才开通,这时很多人开始去商店买吃的。我买了一些干粮,等了30多分钟结账。

  虽然展览会场附近和附近的大楼都是人,但还是很有秩序,大家都拿着报纸找个地方坐下来,或者看书或者听广播或者聊天。

  手机也快没有电了,我突然间想起了我有一个朋友在会场附近住,我就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拨通了我朋友的电话。很幸运,电话拨通了!我朋友还接了电话!他说他正在家,让我快点过去。

  我很感谢我不用在外过夜,更感谢我不用一个人抱着可怕的心情过夜。

  这样,在我朋友的家里,与其他过来避难的5个中国人一起度过了地震之初夜。

  场景二:竟然有古典音乐

  一位名叫Katz Oshiden的人士在他的邮件里提及了自己一位朋友的经历。

  Katz Oshiden说,他的朋友在半岛酒店临时避难,他在那里给自己写了这么一段文字:“半岛为我们提供了一级的服务,我们呆在他们的大堂里,他们免费为我们提供咖啡、面包和蛋糕。你知道吗,那里竟然有现场古典音乐在我们面前演奏。”

  酒店的员工为他们提供最新的交通网络信息,甚至比电视和广播上的更快,信息张贴在报纸上,但它比传统的报纸媒体更快。“我感觉很安全。”他的朋友说。

  场景三:大家停着等红灯

  温波是一名在日本生活的中国小伙子,他的妻子是日本当地人。

  他通过环友科学技术研究中心转给本报的一封信介绍了东京当地的现状。

  “走出门外,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大地不断晃动的样子。”他说,“但我一点儿没害怕。”

  他在信中写道:“我爱人今天碰巧请假在家。地震之后,我想着给大连家里报个平安。电话通了一下就断了。好在互联网络还通,用MSN托人打个电话告知平安。之后,知道整个东京的电话都不好用了。一个多小时后,电话恢复通畅,我就继续工作,还要给国内打电话处理事情。有时候还是不好打。我爱人告诉我,还是别占用电信资源。因为一定有很多人有紧急的事情联系、救灾什么的。”

  “我看着电视,在家里除了经历不断的余震之外,别无他事。于是,骑单车出去看看,看有没有邻居需要帮忙。”他说,“社区一片安静平和,与往日一样。到大马路上,看到不断走路而来的人们。通常这些街道都没有行人,今天却有源源不断从新宿走路回家的人。有西装革履的,有穿着高跟鞋的女士,有中年妇女、中学生等等。这些本来应该乘坐地铁回家的人,如今长路走回家。估计不少人要走四五个小时吧。”

  “我骑着单车从这些人流旁而过,感叹其间的井然有序。小小的路口,红灯时,人们还是严谨地站停等待。人们相互礼让,让着道路,好像他们没有在一场日本大地震之中。”信中写道。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