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2日讯 (记者 王姣雁 马艺文) 全国政协常委、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两会期间做客中国经济网人民大会堂演播间。葛剑雄建议通过立法保障低收入者免缴个人所得税,同时低收入阶层的收入也应随着CPI的涨幅而升高。
葛剑雄表示,征税实际上是二次分配,而二次分配意义就是让富人多承担,中间的人少承担,穷人不承担。“例如北京、上海,它去年的平均收入就应该是它的起征点,我建议一年公布一次当地的平均收入。如果收入比这个值低的,已经缴纳的税就该退回来。同时,计算的时候应该把家庭成员和供养对象也考虑进去。比如我一个人挣3000块钱,跟你一个人挣3000块钱却要供养一个老人,一个小孩,这能一样吗?”
在谈到我国的教育改革时,葛剑雄认为南科大的模式并不具备普遍性,“如果它真办成了,那么中国有几所这样一流的研究性大学就够了。另外就条件来讲,它的学生一年奖学金一万,它的教师全球招聘,工资百万以上,这个条件复制得了吗?所以,我觉得南科大的具体经验不要太夸张,如果每个省都一窝蜂地学它的具体做法,那会是一场灾难。”葛剑雄建议,对公众来讲,更应该关注的是中国未来普通大学怎么办,中国未来职业大学怎么办的问题。
以下为访谈实录全文:
中国经济网: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中国经济网,人民大会堂演播室。现在走进我们演播室的是全国政协常委,复旦大学图书馆葛剑雄老师。欢迎您。
葛剑雄:您好,大家好。
中国经济网:葛老师,我看到今年您提出来的一些提案和建议,里面有一个好像跟您的界别不是特别的一致,是一个关于立法保障低收入者免缴个人所得税的,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个问题,您是怎么有这么一个初衷来提这个建议的?
葛剑雄:我在政协里面是教育界的,应该讲我们更多的应该关心教育。但这些年来呢,我发现一个问题,就中国的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今天说,这个教育已经不仅是教育的问题了。那么,其中一个就是跟中国的民生息息相关,所以,我也比较关心我们教育以外的问题,特别是低收入阶层,社会的弱势的群体。
因为我们是在学校,我从中学一直教到大学,很明显,学校里可以让他公正,但是学生在家庭、在社会呢,这个就跟他们经济地位其实是有很大的关系的。所以我第一次参加全国政协(会议),也就是三年以前,我就提过一个提案,就是要把CPI跟低收入的人、社会保障的对象,比如说伤残人士这些人,把他们联系起来,他们的收入应该随着CPI的涨幅而升高。最近讨论比较多的就是一个(个税)起征点,但我觉得起征点还不公正,比如说我一个人挣三千块钱,跟你一个人挣三千块钱,要供养一个老人,一个小孩,这一样吗?
中国经济网:负担不一样。
葛剑雄:这是一个,第二个就是一个比较公正的社会,那么征税实际上是二次分配,二次分配意义就是说,简单一点叫富人要多承担,穷人要不承担,中间的人少承担。那么怎么来保证呢?所以我就想到,比如我们北京市、上海市,他的平均收入去年是多少,那么,这个就是我们的起征点,起征点不能比它低,比它低了就不公正了,那么当然它也不可能每天做了,我建议就一年做一次。中国因为差别比较大,所以你比如说以省为单位,或者是以什么为单位,那么政府经过核算以后,公布一个当地的去年的平均收入。如果你计算下来比这个低的,已经交的税应该退回来,没有交当然就不存在这个问题。计算的时候呢,应该把家庭成员、供养的对象一起算。比如说我们现在1600,那你这1600是一个人花的,你可以不交,高于这个要交,那么你低于这个当然也不交。所以这个办法我觉得比较好。
我在国外的机会比较多,我注意了解人家的。你比如前一个提案,就是我自己切身的体会。1985年我到美国哈弗大学去的时候,他通知说我的津贴是一千美金,到了那里以后呢,我发现是1070,我说什么道理呢?他说我们计算下来,去年物价涨了7%,所以给你的津贴就要增加7%,我说这个办法比较科学。那么有的人说跌下来怎么办?跌下来就不调整了,因为政府不必要争这点小利,如果真的物价下降,就等于是给你适当改善了,我觉得这个办法比较好的,对不对?所以像那个低收入不纳税的立法呢,如果做的话,也不是我们首创,外国已经有了。
中国经济网:那我们谈了这个话题,我们再谈回我们的教育,高等教育改革是最近一段时期比较热的一个话题,其中绕不开的一个就是南科大的实验,在微博上我看到您也说了,因为这个话题被采访了很多次,那今天不妨咱们再谈一次。您觉得社会为什么对南科大这种实验这么关注?这个关注度来自于什么样的一种环境?
葛剑雄:第一,现在的教育,不管你做什么都关注,一方面说明大家重视教育了,但另一方面也是不好的现象,什么不好的现象呢?我就是说,整个社会,大学毕业以外的出路太少,对吧?我们到2020年,国家计划的毛入学率是40%,也就是说同龄的人里面,有60%是进不了大学的。如果大家还是像现在这样,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孩子上大学,那么,竞争还是很激烈,对不对?你说十个人争四个名额,怎么不激烈呢?只有分流。中国这么多人,全社会关注教育,畸形,就是没有出路。我问出租司机,我说你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他说孩子上学呀,成绩一塌糊涂。我说既然成绩一塌糊涂,为什么还要去上?他说不上大学,什么出路呢?这是一个原因。所以现在你教育不管做什么,都会引起注意。其实自主招生,我说管你什么事呢?他就挑那么百分之几,而且百分之几里面这么多人考,你孩子根本进不了10%、1%,就不要管他嘛,跟你没关系。
第二个原因就是,南科大如果真的做到的话,那么就是中国教育界的破冰,就是有划时代意义的,并且这个学校如果办成的话,它很多理念、很多做法都是在中国前所未有的。那什么原因呢?你看,他是地方政府要办的一个大学,但是,又是希望一步到位地办成一个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那么,这样的事情前无古人。以前办大学,地方政府要办,要一级级办,先办专科,然后升本,升了本以后再办硕士,再办博士,起码十几年,对吧?另外,它的校长虽然最终也是组织部门任命的,但是是经过猎头公司全球去物色,然后又等于专业人士,专家来决定,谁有资格,这个也是解放以后没有的。这个创校校长朱兴士院士,他宣布的理念、他准备采取的做法、他的培养目标都具有创新的意义。所以大家这么关注,也是理所当然的。
中国经济网:那我看到您在微博上也提到过,您认为南科大的这种方式未必适合于其它的更多的大学的尝试。而且您刚才又提到,您说那个什么自主招生跟你有什么关系?那您觉得更朴实一点的这个教改方案 应该是怎么样去走呢?
葛剑雄:南科大,我刚才讲,它主要是一种对教育体制的冲击,一种创新的尝试,他贯彻一种大学的理念,大学不仅仅是学知识学文化。而且它办学的方针完全自主的,独立的,这些理念是很好的。但它具体的经验是不可复制的,为什么不可复制呢?如果他真办成了,那么中国有几个这样一流的研究性大学就够了,中国两千多个大学里面,能够做到的,可能一百个里不到一个,一千个里有那么一个就可以了,对吧?你想想,大量的大学不是研究性大学,研究性大学也没有几个可以达到高水平、一流的,因为它是以香港科技大学作为目标的。另外,他主要是科学方面,他不是包括人文呀社会呀,所以它的经验并不具有普遍性。
另外就条件来讲,他现在说是招了40几个学生,每个学生一年奖学金一万,它的教师全球招聘,工资非常高,一百万以上,你这个条件复制得了吗?哪个地方能够这么来做?对不对?而且他对学生的要求,有一定程度仿造中科大少年班的,高二就来了,这样的话,也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都需要,都能够达到这个标准的。所以,我觉得它的具体经验不要太夸张。我倒是反过来担心,(大家)一窝蜂学它的具体做法,每个省都要办一所,这样的话,会是一场灾难。对我们公众来讲,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中国未来普通大学怎么办,中国未来的职业大学怎么办,对吧?在中国以后的主要劳动力里面,这部分大学毕业的人应该达到什么水平,怎么来解决就业,怎么发展,这才是我们大家具体应该关注的。
中国经济网:更应该关注的。
葛剑雄:嗯。
中国经济网:好的,那谢谢今天葛老师光临我们的演播室,为我们讲,我们确实感觉到对这个话题有更深入的了解了,谢谢葛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