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在产业转移中进行结构调整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1日 22:44  经济观察报

  刘金松 罗潇

  510

  2011-03-14

  刘金松 罗潇

  经济观察报:中国未来五年经济平均预期增长7%。而合肥提出了增长速度达到16%,如何看待这两个数字之间的差异?

  吴存荣:“十二五”规划提出“科学发展是主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主线”。发展是第一要务,不科学发展绝对不可以,不发展肯定也是不科学的。怎样维持一个合理的经济速度,这个速度的前提就是要保证质量,也就是要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速度越快越好,特别是欠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这是非常关键的。不能把质量和速度完全对立起来 这是一对可以统一的问题,我们要坚持高质量的高速度,并不是速度快就一定差,也绝不是速度慢就是一定好。

  反过来从资源配置效益上来讲,越是发达地区,资源配置效率越高,同样排放一公斤的二氧化硫,东部地区的产值比西部地区要高很多。我觉得这个里面关键是在选择发展方向的时候,你的产业结构是不是越来越优化,你的发展模式是不是市场集约型和环境友好型。

  经济观察报:今年两会上,你的关注点是什么?

  吴存荣:一个是新能源汽车推广,一个是关于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经济观察报: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主要是哪些内容?

  吴存荣: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们国家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结构调整、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但现在战略性产业发展也遇到了一些瓶颈。

  战略性产业的共同特点就是:市场前景大,技术革新快,研发成本、技术门槛高,同时还是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像合肥的平板显示产业,一个8.5代线,就要285亿元的投资,相关配套产业要600亿的投资。

  正因为技术革新很快、新产品开发很快,这个行业也有相当的市场风险。完全由一个地方政府来做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不容易的,所以我觉得在国家的经济发展政策上,首先是在产业布局规划上,应有所侧重;第二,在金融支持上给予一些特殊的政策,没有金融上的支持,高新技术产业也难于发展;第三,由于受目前国内工业水平和装备制造业水平的限制,应该鼓励企业进口高新技术装备,并且在进口环节免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经济观察报:民工荒已经开始从沿海向中西部蔓延,去年10月份,合肥也出现了招工难,这个问题将来如何解决?

  吴存荣:人社部前不久还讲,“十二五”期间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的压力还很大。中国毕竟有十三多亿人口的基数在这里,在基数这么大的情况下为什么还会出现用工荒现象,我们要反思。

  我个人的看法,现在有两个问题:一个是结构性问题,因为我们现在新兴产业发展很快,对高层次技术型人才需求量很大。但我们现在新增的劳动力主要是农村劳动力,缺少培训,缺少专业技能,难以适应这些工作岗位,所以企业的需求和市场供给出现了缺口,这是结构上的不对称。

  第二个是体制性的问题,就是我们怎么样去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市化、城镇化的过程中,让外来务工人员留在我们城市。现在很少有企业招四五十岁以上的人,都是招一些年轻人。最近我们鼓励一些企业招收四五十岁的人,这部分人肯定好招,但问题是这个年龄段的人要留在城市里,就要解决他们孩子上学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福利问题。这就牵涉到户籍和社会保障存在的体制性障碍,这两个问题解决好了,我觉得中国应该不存在用工荒的问题。

  “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在这方面探索一些新的机制。包括前不久我们合肥市政府出台了一个《改善用工条件的18条政策》,主要是围绕外来人口,怎样改善他们的用工条件和生活环境,让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百分之百的能参加义务教育,以及居住、社会保障等问题。我们把户籍都放开了,有稳定的工作关系,居住在合肥,就能成为合肥人。这个问题我觉得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问题,但是我们在这方面应该探索一些新机制,换一个思路去探索。

  经济观察报:作为示范的双核之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合肥发展有哪些促进?

  吴存荣:示范区的一个关键词就叫产业转移,产业转移面临着国内、国外两个市场,金融危机以后,国外的高端制造业开始向中国转移,还一个沿海发达地区的一些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围绕产业转移我们做了一系列的规划,出台了系统的政策。但是产业转移也不能捡到篮里就是菜,要结合我们合肥的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重点招商的一些项目,特别是结合了我们合肥的科教优势,依托自主创新推动产业转移。

  实际上产业转移也是产业升级的过程,如果仅仅产业低水平的转移没有什么实际上的意义,那么在产业转移过程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对企业和地方发展都有好处,这是双赢的合作。

  来源:经济观察网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