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未来五年发展定调 要让“两难”变“两全”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0日 16:03  中国产经新闻报

  经济转型与改善民生齐头并进

  本报记者 张萧然 晏琴报道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的一大重点,就是审议和批准“十二五”规划。“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民生为本发展经济”则是贯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两大主线,也是统领中国未来5年发展规划的基调。

  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第三部分讲到“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中提出:总的考虑是,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良好环境,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放在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上。

  这反映了“十二五”规划草案的一个基本主导思想,就是围绕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加强和改善民生,深化改革。

  “‘十二五’规划的目标、策略、任务,以及2011年工作安排都突显了‘政府一手抓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调整,一手抓改善民生’的重点。”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厦门建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宪榕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的采访时表示。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任积东也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在听取了温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之后,最大的感触一个是转型,另一个就是民生。”

  在“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合理调控经济增长速度”以及“十二五”期间经济增长年均7%的首次提出也释放了以上重大的政策信号。

  “2011年情况又有所不同,在去年经济增速超过10%的背景下,通胀压力加大。因此,年均7%的经济增长目标,其核心在于稳住经济增速,把更多精力放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一语中的。

  王宪榕也认为,“十二五”规划把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目标定在7%,就充分表明了政府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决心。“未来5年,我们不仅追求经济增长的速度,更充分重视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资源的节约、环境的保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多方的和谐。”

  全国人大代表、东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艾洪德认为,今后中国经济的发展应当建立在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基础之上,要启动消费引擎,必须加快提高居民收入的增速。居民收入的快速提高,也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促进构建和谐社会。

  在政府工作报告的第三部分即2011年的工作,提出了今年要重点做好的几方面工作,其中之一是“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报告还表示,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

  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包括七大方面的内容: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全面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任积东认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另一个鲜明特点就是高度关注民生的问题,占了很大的篇幅。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是关于保障房建设的目标,另一个是控制物价的决心。物价方面,温总理谈了很多具体措施,管理通胀预期,对货币政策方向性的调整,以及在供给、生产等方面的一系列政策。”。

  不过,在民生方面,任积东建议,希望进一步关注农民工这个群体,尤其是要解决好农民工进城的问题。农民工如果在城市服务多年,并依法纳税,就应该具备加入城市的资格。户籍制度应该逐渐放开,只有这样,农民工子女教育等难题才能迎刃而解。

  物价、房价、养老、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话题,一直位居“两会”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排行榜前列,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多处涉及百姓民生,于细微处体现着政府对百姓民生问题的关切。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