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十二五产业顺畅转移尚需政策推手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0日 16:02  中国产经新闻报

  本报记者 王超报道

  产业升级成为了我国“十二五”期间最重要的课题之一。但由于大量农民工的存在,传统产业也不可或缺。产业转移也需要更多的扶持。

  201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经济尽快走上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轨道,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传统产业似乎被遗忘在角落了。浏览各大媒体发现,两会代表委员对此的关注程度并不大。那么,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纺织、玩具、服装、鞋帽、家具、食品等传统制造业将走向何方?

  “一提到转型,就以为是发展高科技,鞋帽、服装、玩具等传统产业都要丢掉。这是错误的观念。中国有自己的高端人才,但是中国70%的劳动力没有受过高等教育,都往高端、新兴产业转移,这些人干什么?中国的收入分配问题怎么解决?”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工商联副主席沈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了上述疑问。

  沈雯表示,经济转型是大势所趋,发展高端先进制造业也是未来的长期战略,但这并不代表我国已不需要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据其测算,中国每年城镇需要安排就业2400万人,农村转移城市的就业人口年均净增1000万。所以,未来10年到20年,中国还将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

  促进传统产业转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由之路。2010年8月3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在新政策的推动下,产业转移更是驶入了一个“快车道”。但是在产业转移进程中,因物流、人才、产业配套不完善等桎梏的存在让不少企业的转移计划搁浅。

  东莞市科达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郑蕾向媒体表示,尽管东莞的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飞涨,但是企业一直没有内迁的计划,原因之一就是物流成本太高。“科达机电主要生产蒸发式冷气机,由于属于耐用消费品,所以资金周转速度不能再慢,而如果内迁中西部的话,浪费在物流上的时间会拉长资金周转。”

  再以纺织行业为例,新疆普通技工断层、高级技工短缺的问题极为突出,现有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无法适应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尽管当地政府和企业已开始着手培训工作,但远水难解近渴,而且培训费用无论对企业还是地方政府都是不小的负担。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李宏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产业转移既是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将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对中西部地区来说,这次产业转移浪潮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工业化机遇,把握好机遇,将能支撑承接地区5到10年的经济发展;而对于沿海发达地区来说,在对外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实施“腾笼换鸟”,实现产业升级,同时,还能防止产业空心化以及实业资本进入资本市场后形成资本“泡沫”。

  李宏鸣建议,国家要站在一个更高角度、全新视野下认识产业转移这个问题,要有一个导向,有意识地引导产业到最适合的地方去发展;同时,输出地和承接地双方都要有相应的配套政策来对接、来鼓励和支持。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