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人大代表热议:发展航空航天业 不可急功近利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0日 16:02  中国产经新闻报

  本报记者 王超 晏琴报道

  今年的两会上,战略新兴产业成为了一大亮点。航空航天业凭借自身优势更是成为了热点中的热点。

  3月5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商飞公司副总经理、国产大飞机总设计师吴光辉向媒体透露,我国首架国产大飞机C919将在2013年底到2014年上半年期间下线,2014年实现首飞,2016年交付使用。此消息一出,国人无一不感到欢欣鼓舞,航空航天业也开始备受期待。

  “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关乎国家安全,其技术水平和实力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既有助于提高我国综合国力,还能增强民族自豪感,极大地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发言权。”3月8日,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黎雪荣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航空航天产业还属于技术和资本密集性产业,对其他产业的辐射效应大,可以带动机械、电子、冶金、化工等相关产业和新材料、新能源、通信、导航、通用航空、航空发动机等产业的发展,还能带动下游的旅游、酒店等服务业的发展。据悉,汽车工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是1∶4,而航空航天产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是1∶10。

  在美国,民用航空每年对经济的贡献大约为9000亿美元,占美国GDP的9%,其中通用航空的产值超过1021亿美元,占美国GDP的1%,这一数字大约和石油工业相当。

  受此刺激,我国各地涌现了一股航空航天热。包括天津、辽宁、四川、陕西在内的多个省市纷纷建立自己的航空城和航天城。

  但这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有些急功近利了。中国虽已成为继美、英、俄、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走上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道路的国家,但相比西方,依然存在较大差距,不能急于求成。

  “我国在航空产业发展上曾走了不少弯路,国家要立足长远,制定目标的时候需要把目光放得更长。因为航空制造不是短期可以解决的,尤其是我们的航空制造的核心技术——发动机这个部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任积东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任积东表示,发动机是造出来的,更是飞出来的。在经过几十万小时之后,才可能会有一个成熟的发动机,但是目前我们国家在这方面还没有很好的规划。未来20年内,国家能有一个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发动机就不错了。但我国每次目标定的太短,比如三五年。在这期间,我国造了很多飞机和发动机,但最后都因性能不够好而遭遇市场淘汰。“我们不能用造原子弹的办法造发动机。毕竟,原子弹是一次性的,而发动机是几十万次的实验,它必须要有可靠性。我们国家还没有走出这种期望‘快速’发展的轨道,有些急功近利。”

  而且,西方少数发达国家长期以来一直将航空发动机列为优先发展的产业,并对外实行严密的封锁政策。其他产业先学后研的策略可能并不适合于航空航天业。

  黎雪荣说,我国要发展航空发动机产业,最终只能依靠自主研发实现。因此国家应该将航空发动机作为关乎国家安全的核心技术加以发展。她建议,我国要加强与优秀企业的合作,不断引进新的航空制造、物流、新材料等项目,增强产业整体水平;在人才培育方面,可以通过建立以市场机制为核心的用人及分配激励机制,采取激励与约束并举的手段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在规划方面,需要整合企业、航空院校和国外专家的力量,并借助市场力量对航空发动机公司的资源进行整合。在资金方面,发达国家把航空领域15%-30%的研发经费投入到发动机领域,我国也应该增加对航空发动机产业的资金投入力度。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