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租金调控应是房价调控的一部分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0日 13:50  上海商报

  住建部回应部分城市房租明显上涨问题

  据新华社报道

  最近一段时间,国内部分城市房屋租金明显上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房地产市场监管司司长沈建忠昨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租金调控应该是房价调控的一部分,各级政府有责任重视租金调控工作。

  沈建忠说,对于房租上涨,住建部到一些城市做了一些调研。近期租金上涨有三个特点:一是主要集中在一些热点城市、重点城市、大城市;二是一些中小套型的普通住宅;三是在特定的区域,包括一些地铁沿线和一些学区即有重点学校的周边地区。租金涨了,对中低收入的租赁群体影响比较大。

  沈建忠认为,租金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供求矛盾问题。

  首先是季节性的因素,特别是春节以后,外来人口回城务工,这是租房需求集中时期。其次,目前租赁房的来源主要以分散的、个体的市场为主,还没有大型的专业从事住房租赁的企业,所以受房源的影响比较大。第三,从经济的角度看,由于通胀和加息的预期,加上现在我们的住房租售比和国际上比较起来还处在比较高的水平,现在一线大城市大部分达到500∶1以上,所以理论上它有上涨的空间。 此外,市场监管方面还有不到位的地方等。

  沈建忠表示,租金的调控应该也是房价调控的一部分。各级政府、各个部门有责任来重视这项调控工作。北京市已经表态,出租房的租金政府要调控,要形成以出租房为主的住房供应体系,出租房的比例要达到60%。这都是积极的信号。第二,要加大供应。今年要大规模地建公租房。这样就会解决相当一部分租赁需求,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需求。最近重庆市16000套公租房拿出来摇号,市场反应非常好,租金已经得到明显控制。第三,我们要加强市场监管。最近住建部已经出台《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和《商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这两个文件对出租房的管理、中介机构、中介人员的管理都有规定。当前的工作主要是抓好落实,发现有哄抬租价、欺骗老百姓等违规行为的,就要严肃查处。

  沈建忠说,我们还要加强长效机制建设,特别是中长期政策的研究。一是目前正在修订的《房地产法》,我们正在考虑加强对租赁内容的完善和调整,特别是对租客的权益要给予保障。二是鼓励一些企业特别是一些专业性的公司来做出租住房的经营业务。此外,我们还要探索一些更多扩大出租房源的方法和途径,解决一些城郊接合部或者中低收入群体的租房问题。

  今年保障房数量可能首超商品房

  1000万套保障房投资高达1.3万亿元

  据新华社报道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昨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透露,今年我国将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保障房数量可能将首次超过市场类住房,保障房投资高达1.3万亿元。

  千万套保障房分哪几类

  齐骥说,去年我国销售商品住房9.3亿平方米,算下来大约900万套。今年我们提出要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1000万套,如果商品住房按照去年的规模来向市场提供的话,今年我国会头一次在住房供应方面,保障类住房超过市场类住房。

  齐骥透露,这1000万套保障类住房包括几个部分:一是400万套棚户区改造住房,二是经济适用房和两限房近200万套,三是廉租房160多万套、公共租赁住房近220万套。

  “建设近220万套公共租赁住房,这是我们前所未有的。去年各地共开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40多万套,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用工比较集中的城市和一些内地大城市。今年近220万套的公共租赁住房,仍然是大部分集中在沿海城市和外来就业人员比较集中的省会城市和中心城市。”齐骥说。

  齐骥表示,公共租赁住房是今后住房保障体系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主要组成部分,政府责无旁贷,要提供建设条件。原则上,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用地像廉租房一样,由政府无偿划拨。

  齐骥说,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主要可以有三种模式:

  第一种是政府出地、政府投资、政府管理,像建设廉租住房一样,由政府无偿划拨土地,由政府融资建设。

  第二种模式是政府划拨土地,吸引社会机构来参与建设,即“政府出地,企业出钱”。特别是在一些用工比较集中的开发区、产业园区和一些用工比较集中的大企业,可以采用这种方式。

  第三种模式是政府拿出一部分土地指定用于建公共租赁住房,让各类企业通过市场方式取得这些土地,然后自己去建设公租房,并拥有这部分公共租赁住房的所有权。但是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公共租赁住房的供应对象由政府来核定以后,给予许可。

  1.3万亿元从哪里来

  这个庞大的保障房建设计划需要大笔资金。齐骥预计,今年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资预算约为1.3万亿元。这1.3万亿元从哪里来呢?

  “在拟定10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的目标任务时,我们就对通过什么样的渠道来筹集到足够的资金,保障这一目标任务的完成,做了一个大致的测算。”齐骥说。

  据齐骥透露,近200万套经济适用房和两限房的建设资金约需5000亿元,将主要由社会机构通过市场运作方式来解决。

  400万套棚户区改造所需要的年度投资,也在5000亿元左右,其中,中央将提供400亿元左右的资金支持,省和市县也要拿出一定的资金来支持棚户区改造。中央和地方政府补助以后,由工矿企业和被改造的职工筹集的,大约有3400亿元。

  “总体算下来,完成今年1000万套的任务,有8000多亿元是通过社会机构的投入和被保障对象以及所在企业筹集来的,剩余的5000多亿元的资金,将由中央、省级和市县政府通过各种渠道来筹集。”齐骥说。

  政府如何筹资5000亿

  政府准备从哪里筹集这5000亿元的巨额资金呢?齐骥说,首先,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资金,地方政府要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在财政预算中要列支一部分。

  其次,今年要严格执行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比例不低于10%的规定;资金缺口大的地方,要进一步提高比例。有些地方把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土地净收益计提比例提高到20%。这是一大笔资金。

  第三是住房公积金。按规定,各地公积金增值收益扣除风险准备金等费用外,要全部用于廉租住房建设。去年全国公积金增值净收益用于廉租住房建设的有50多亿元,今年会有进一步提升。“我们还开展了利用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试点工作,去年计划了400多亿元,今年还要有这样一个指标。

  同时,今年中央代地方发行的2000亿元的国债当中,地方要优先用于保障性住房,特别是公共租赁住房建设。

  “除此之外,为了确保今年10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的落实,我们还提出和建议了一系列财政、金融等支持政策,比如,在清理地方融资平台时,保留了为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融资平台,这个融资平台可以继续运作而且要发展。”齐骥说。

  “通过现有的资金渠道和一些新的政策支持,今年完成1000万保障性安居工程的任务是完全可能的。”齐骥说。

  相关链接

  全国人大代表崔坚:

  杜绝保障房分配“开后门”制度设计要先行

  据新华社报道

  在两会期间,关注保障房建设问题的全国人大代表崔坚专门到位于北京鹿海园的公租房项目调研,并与来自各地的全国人大代表们共同探讨公租房建设的可持续模式。

  “如何确保‘蛋糕’分配公平公正,关键是制度设计先要堵住‘后门’。”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国资委主任崔坚表示,保障房建设目前正在全国大规模铺开,由于建设任务重、时间紧,有的地方为了完成保障房建设指标,或从开发商手中直接购买现成的商品房,或鼓励一些企业建房分配给职工,或引入社会力量建保障房等等。各地探索不同模式的做法值得肯定,但针对可能借机出现的钻空子、寻租问题,比如好不容易压下去的集资建房问题会不会死灰复燃,开豪车买经适房、廉租房分配给机关事业单位等“灰色交易”问题如何杜绝。对此,国家应尽早出台约束性的制度设计“防患于未然”。他认为,保障房要确保公益性不能进入市场是一条“红线”。

  同时,崔坚在今年针对公租房提交的建议中写道:大规模兴建保障房光靠财政出钱是不够的,必须从企业融资模式创新上找出路,如果公租房建设按商品房的融资模式,融资的企业支付利息是一方面,还必须用资产先抵押,这样保障房建设资金成本就很高了,不利于保障房建设。建议国家专门针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融资问题给予特殊支持。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