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盘蓝筹股左右后市走向银行股物美价廉进入“春天里”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0日 13:12  新闻晚报

  晚报记者 钱妤 制图 刘京

  “中国A股上市公司创造的利润40%以上来自银行,而银行股票流通总市值只占全部A股流通市值的20%,但是,截至去年底全部公募基金公布的季报统计,银行股在基金投资组合中的比例不到其净值的10%”。这说明绝大多数机构对于银行股是不感冒的,沪上某机构人士在谈及银行股时这样告诉记者。

  而2010年备受冷落的银行股在2011年终于迎来了翻身的日子。 “价值洼地”、“价廉物美”……似乎没有不投资银行股的理由,那么大盘蓝筹又能否继续成为A股的“定海神针”,拉动市场展开新一轮行情。

  大盘蓝筹是抗通胀最好工具

  上周五,市场出现冲高震荡,银行股的突然发力让众多投资者欣喜不已,并再度引发关于 “二·八转换”的猜测,而近两年来大盘蓝筹遭到漠视,对于这方面的讨论也久久不绝,究竟市场为何总是忽略大盘蓝筹?

  信诚基金投研部相关人士指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和过去市场不同的是,目前的市场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机构投资者如基金的力量在市场正被逐渐弱化,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规模在整个市场流通市值中的占比已经大幅降低,而推动大盘蓝筹上涨是需要巨大的资金和流动性的,这需要市场达成向上的共力才能形成的局面。其次, A股市场的大盘蓝筹股,基本上都是周期性行业,而周期性行业对于信贷的依赖比较大,在目前货币紧缩政策的背景下,行业的成长性下降。这就限制了其估值的扩张。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指出,现阶段市场漠视大盘蓝筹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不等于大盘蓝筹将继续被打入冷宫,因为价值投资作为理念决不会错,房地产泡沫、大蒜暴涨、PE泡沫,本质上都是货币现象,最终会灰飞烟灭。而既被静态低估,又具有动态成长性的大盘蓝筹,在货币已经过量的时候还没有被追捧,那应该是防通胀的最好工具了。至于何时会上涨,相信中国股市的有效性还是非常强的,触发因素非常多,如货币紧缩进入末期、业绩提升、M1增速底部形成等,都会给予上涨的时间窗口。

  银行股涨幅连续性不看好

  事实上,在2006年后的较长时间里,公募基金对于银行股是“超配”的。而今,随着他们的纷纷抛售减仓,银行股不仅仅平均市盈率接近10倍、平均市净率接近2倍,甚至远低于在港上市的同类H股。今年以来,银行股已经盘出了一个较大的底部。银行股有强烈的上涨冲动,但奈何再融资的压力犹存,市场始终没有大规模投入到银行股上。相反,从基金到私募,大家都在找小盘股炒,都在找题材和概念,都在找未来成长性,恰恰忽略了市场最被低估的股票:银行。

  上周银行股成为两市表现最好的板块,16家上市银行中,深发展、宁波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南京银行等9家银行,连续上涨,其中招商银行和华夏银行的涨幅更是分别达到12%和11%。主要原因是上市公司进入年报期,银行股的业绩出现了超预期导致的。信诚基金认为,从中长期来看,以银行为代表的大盘蓝筹股要掀起一轮大幅上涨行情的条件仍不成熟。但是因为其估值已经处于历史低位,所以其下跌空间有限,安全边际较高。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从历史情况来看,银行股在近两年的表现上不容乐观,即便有像样的行情也仅为“一日游”或者“两日游”,因此,出现连续多日涨幅的原因不可能仅仅是因为一个简单的传闻。银行股憋了那么长时间,上周的涨幅更多的是板块自身估值的修复。涨幅的连续性不被看好,真正投资机会可能要寄希望于下半年。

  南京证券投资顾问沈伟青指出,受益于息差水平的提高,预计上市银行2010年报及2011年一季报将披露良好业绩表现。在A股市场其他部分行业存在业绩低于预期风险的情况下,银行板块高度确定的年报、季报业绩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日益提高,有望催化一轮估值上升行情。投资者也不需要对银行股的未来前景太过悲观。

  操作上,不少券商建议,从长线来看,银行股有望震荡走高,且价值回归是迟早之事,因而投资者不妨考虑在今年进行分批布局。

  关注再融资金额等变数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分别公布了融资计划,民生银行欲发可转债和H股,光大银行拟在H股融资不超过120亿股。

  业内人士认为,今年前两个月就有银行股公布大额再融资,或许并不是一个好的信号。从1月信贷数据、正回购利率、M1和M2增速的回落幅度来看,整个紧缩周期仅过半程,尚未到终点。今年7万亿-7.5万亿元的信贷额度较去年近10万亿元的实际信贷额 (考虑到信托形式的表外资产转入)有明显回落。目前银行板块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尚不具备安全边际,再融资仍是大概率事件,唯一的变数是再融资的实际金额。

  而近两年最为纠结的地方融资平台问题仍有较大不确定性,近期银监会要求银行提高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权重,重新计算资本充足率水平,并需在今年3月31日前完成。另一个不得不提的便是银行信用成本率可能在两大因素驱动下大幅上升,一是银监会110号文所要求的对平台贷款中不良贷款的认定和计提,另一是拨贷比要求的执行。银行股最近的财务数据显示,上市银行如提取规定拨备(拨备/贷款比例超过2.5%),则需增加拨备不下800亿元,势必对净利润形成挤压。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