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安徽新增财力80%用于民生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0日 11:32  财政部网站

  2011年3月10日来源:安徽省财政厅办公室

  2010年,安徽省民生支出达1096亿元,占全省财政支出逾四成,地方财力新增部分80%用于民生投入。综观“十一五”时期,财政民生投入3169.2亿元,年均增长33.8%。其中,民生工程总投入就达840亿元,不仅提高了百姓的生活质量,也拉动了消费,扩大了内需,促进了全省经济发展。

  2007年,安徽省在全国率先组织实施12项民生工程,当年投入78.4亿元。随后民生工程投入逐年递增,2010年投入345亿元实施33项民生工程,从最初解决“生活难、上学难、看病难”问题,到解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力度不断加大,范围不断扩展。

  安徽财政投入注重改善农村地区和困难群众生活。民生工程涉农项目逐年增加,由2007年的10项增加到2010年的28项,累计投入资金662.4亿元,占民生工程总投入的77.6%。到2010年底,全省已经建成近6000多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1.3万口农村户用沼气池、803所乡镇卫生院、1.44万个村卫生室、162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000个“农家书屋”、2.9万公里农村公路。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为困难群众织就了一张保障安全网。新农合参合农民达4750万人,实现全覆盖,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逾900万人。如今,农民住院看病也能像城里人一样报销医药费,家里用上了自来水,出门坐上了公交车。许多农民感慨地说有“六个没想到”:“没想到低保五保都发生活费,没想到看病不太贵,没想到孩子上学不交费,没想到能看上卫星电视,没想到村村通上水泥路,没想到能用上自来水!”

  公共财政向民生大幅倾斜,推动广大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地享受改革开放成果。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城乡全覆盖,五项社会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保障性住房体系加快构建,政府向社会提供了更多更优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公共财政的温暖阳光普照城乡,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展望“十二五”,安徽省将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扩大内需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继续加大民生投入,精心实施民生工程。加快建立科学系统的项目选择机制,稳定多元的资金筹集机制,科学高效的协调推进机制,严格透明的激励约束机制,确保民生工程造福于民;优先发展教育。不断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大幅提高高校生均拨款水平,努力减轻高校债务负担,支持国家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省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城乡学前教育,推动科教兴皖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实施;构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发挥财政政策稳定物价作用,促进价格水平总体稳定,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成果等。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