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黄洁夫为何焦虑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0日 09:49  中国经济时报

  公立医院改革虽已行进了一段时间,但其实刚刚开了个头

  ■两会记者眼■本报记者范思立

  今年“两会”伊始,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就一直在酝酿着,思索着,也焦虑着,几乎很少讲话。因为连续关注医改,记者本人守候了黄洁夫几天,期待着他对医改的重要环节——公立医院改革能够有一些启发性和锐利的观点,虽然他在卫生部并不主抓医改工作。

  去年“两会”期间,来自医卫界的委员普遍认为,医改就应该增加国家投入,否则无从谈起。对此,黄洁夫当时就向记者袒露了他的担心:“在国家投入有限的情况下一味强调钱,这是广大医务工作人员对公立医院改革积极性不高,甚至有抵触情绪的表现。”

  一年过去了,国家在16个城市试点公立医院改革,今年还颁布了《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等文件,但大多数接受记者采访的医卫界委员认为,“这些条例都对,但又都没用”,公立医院如何改革仍没有具体思路。

  此前,卫生部提出以县医院为突破口进行公立医院改革(参见中国经济时报3月8日《公立医院改革从县医院切入?》),但640多家三甲医院——全国最优质的医疗资源仍作壁上观。

  以记者本人的理解,黄洁夫焦虑的是,今年是近三年医改重点实施方案的“收官”年、攻坚年,但众多医卫界委员仍在国家投入上打转转,公立医院改革明晰具体的可操作方案并没有,大开大合的局面没有形成,因为看不到广大医务工作人员参与的热情。

  一些来自基层的医卫界委员尖锐地向记者讲,他们对于在16个城市进行公立医院改革并不抱很大希望,因为从设计上就能预料到不会有太大的进展;现在的公立医院改革并没有涉及公立大医院,“我们完全可以在一旁睡大觉,睡上两三年”。

  在经过前期的调研之后,在3月8日的小组讨论中,黄洁夫大胆提出了一份公立医院改革顶层设计的概要(参见中国经济时报3月9日《公立医院改革也要搞“211工程”》),几乎得到了全小组40多位委员一致的赞同与掌声,吹散了公立医院改革的迷雾。

  当然,用黄洁夫自己的话来讲:“公立医院改革顶层设计的建议不是心血来潮,是在科学的计算下,与我国经济发展相匹配的一个大纲草案。”他一再向记者强调,他无意否认目前的医改,在复杂艰难的情况下,医改仍取得了很大成绩。

  黄洁夫也向记者透露,这个公立医院改革的顶层设计建议是他与主管医改工作的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反复测算协商的结果,也代表马本人的意见。记者还从其他渠道获悉,这番改革建议此前也得到了卫生部党组大多数成员的认可。

  以黄洁夫的设想,如果按照这个顶层设计来进行改革,从全国2万多家医院中选定2000家县医院、1000家省市医院、100家国家级医院作为公立医院,就可以真正办成中国公立医院体系,就可以调动所有医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同时,国家的财政投入也能够保障这3000家左右的公立医院。

  但是,记者还是向黄洁夫提出了疑问:这3000家左右的公立医院遴选机制是否公平,是保证这项改革建议成功的关键。黄洁夫则充满信心:“这已经考虑好了,如果该方案能够被国家采纳,具体操作一定会保证公开透明。”

  公立医院改革虽已行进了一段时间,但记者以为,改革刚刚开了一个头。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