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人大代表靳保芳:应尽快制定国内光伏产业统一标准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0日 09:06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0日讯(记者 雷汉发)2011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晶龙集团董事长靳保芳表示,中国已经跃升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生产制造国,产量连续4年居世界第一。虽然我国已经成为光伏产业大国,但还不是强国,缺乏发展后劲,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靳保芳代表指出,国家有关标准主管部门应加快制定多晶硅、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等产品和光伏系统的相关标准。

  

人大代表靳保芳:应尽快制定国内光伏产业统一标准

  全国人大代表、晶龙集团董事长靳保芳(资料图片)

  以下为建议摘要

  中国光伏产业经过近几年的飞速发展,已经跃升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生产制造国,产量连续4年居世界第一,产能已占到世界总量的50%以上。虽然我国已经成为光伏产业大国,但还不是强国,缺乏发展后劲,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是产品、工艺基本大同,缺乏核心竞争力

  从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总体来看,呈现上小下大的“金字塔”型,最具优势的是电池片和组件,而该板块的进入门槛相对较低,生产商不需要花费太多资金和精力在研发上,许多国内企业将进入光伏行业的突破点选在了低端产品这一领域,使电池和组件产能的过快增长。但前端和高端的核心技术,我们基本上没有掌握,基本上是控制在发达国家手里。随着全球化竞争加剧,如果没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备制造及技术储备,就很难在全球化竞争中胜出。

  二是市场和原料“两头在外”制约发展

  作为全球太阳能光伏产能第一的中国,迄今营销环节,仍然存在两个方面问题:一方面生产的光伏产品有90%以上出口,多晶硅等重要原材料却有超过50%要依赖进口;另一方面国内光伏发电的总装机量仅占全球装机总量的1%,产品严重依赖出口。这样将会使得产业发展过度依赖海外,国际市场的任何变动都能够直接影响到我国的整个光伏产业。原材料受制于人,将给生产发展带来不稳定因素。

  三是国家行业标准价格体系尚未建立,缺少应对竞争手段

  当前,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中,国际通用的光伏模组检验标准分别为美国的UL标准以及欧盟的IEC标准,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标准不同,使光伏生产商在产品准入,监测等方面的成本、关税加大。我国光伏产业还没有统一的国家行业标准和检测机构。国外光伏产品进入我国市场,不需要进行任何机构的监测,关税也几乎为“零”。反之,我们光伏产品进入欧美市场,都要严格的监测,并取得认证资格后方可进入市场,导致我国光伏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明显降低。

  四是政策扶持力度还不够大,难以加快发展

  我国为促进光伏产业发展,已相继出台和实施了10多部相关法规。但是,从光伏产业发展整体看,我国政府尚未出台普适性的扶持政策,例如上网电价的确立,有关财政贴息和税收优惠等政策制定方面还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特别是光伏发电并网标准,发电并网价格,《可再生能源法》虽然在2010年初就进行了修改,但至今还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及实施细则。

  为推动加快培育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特作如下建议:

  1、出台鼓励和扶持政策,加快启动国内市场。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光伏产业的发展实践证明,除国家制定鼓励计划和法律法规外,出台鼓励扶持政策成为推进、加速光伏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对于光伏产业来说,政策的作用市场无法替代,因为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要靠政府的政策去保障和促进。我国应尽快实施《上网电价法》,建立有效机制,启动国内光伏市场,拉动内需,为我国能源环境和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2、制定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和发展规划,指导光伏产业发展。作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有关部门应根据全球光伏产业发展趋势和我国现有国情,科学制定适合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长远规划,确定未来光伏产业技术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路径以及相应的保障措施等。

  3、尽快制定国内光伏产业统一标准,推行标准发展。国家有关标准主管部门应加快制定、出台,国家统一的多晶硅、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等产品和光伏系统的相关标准。实现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并与国际接轨,通行国际市场,树立中国光伏优质形象。

  4、加大研发投入,鼓励创新,提高核心技术竞争水平。

  加大对光伏产业技术创新支持力度,鼓励骨干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重点推进多晶硅生产节能降耗,太阳能电池优质高效和低成本新工艺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全面提升国产化装备技术水平。同时充分利用国际科研资源,加强与光伏产业技术领先国家及科研机构的技术交流合作。建立产业同盟,搭建光伏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共同研发核心技术,共享自主创新成果。

  代表委员小资料

  靳保芳,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宁晋县政协副主席,单晶硅工业园区创始人,河北晶龙实业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

  (责任编辑:关婧)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