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养老地产缓慢起步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0日 06:52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楚天都市报讯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 关于养老地产,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周燕珉已经研究了近20年。“这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但在中国,养老地产的发展还处于很初级的阶段。”上周,她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这两年,有很多开发商开始对老年住宅感兴趣,希望做相关项目。”

  大型开发商中,不仅万科在养老地产领域有战略安排,保利也已开展了两年多的研究,并在上海、广州试点。此外,华润、首创曾在不同场合提及关注养老地产领域的发展。

  养老住宅虚实

  周燕珉曾受邀指导万科的幸福汇项目。早在2006年,万科总裁郁亮就已对外介绍了万科在老年住宅方面的研究成果,但直到2010年12月,万科才正式对外发布第一个此类项目。

  幸福汇项目一部分被打造成为养老地产或属“机缘巧合”。项目位于北京郊区房山区窦店,受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北京万科管理层认为该项目适合做老年住宅,老年公寓的部分是作为项目商业配套。

  规划设想中,除常规必需设施外,还配备医疗服务站、心理咨询室、老年学校、专用浴池等,及24小时呼叫护理、送餐、果蔬送货上门、收费代缴等服务。

  由于较早探路养老地产,上海亲和源模式曾数次被提及。具体而言,入住社区的老人一次性交会费,通过合同拥有房子使用权(没有买卖权),并可通过合同实现房屋使用权的转让、继承。但入住后每年还要缴纳3万-7万元年费,并支付公用事业费和各项服务费。

  对于开发商来说,最熟悉的商业模式是:买地、建房、出售或持有。养老地产的不同在于,盈利更依靠后期的运营。目前传统的养老机构基本属于亏损或者微利状态,大都需要民政部门的补贴才能维持运转。比如,2010年虽然上海亲和源营业额突破1.5亿元,但还未盈利。“短时间来看,发展养老地产并不会成为国内房企的主流,大规模开发估计最快也要到5年以后。”保利地产董事长宋广菊公开表示。

  渴求政策细化

  在万科集团副总裁兼北京万科总经理毛大庆看来,缺少了政策的支持,在开发养老地产方面,开发商的力量还略显微薄。

  如果按照投资人划分,当前养老地产的产品形态主要有三种。有保险资金推出的升级版养老机构,如养老院,把养老地产视作商业地产项目长期经营;再者,开发商推出的养老地产项目,采取在项目开发过程中配建针对老人的住宅;此外,是政府民政部门推出的有福利性质的养老设施。

  保利集团一位对养老地产颇有研究的中层所言,颇能代表开发商当前普遍面临的困惑。他认为,首先,用于养老地产的土地是属于经营性的还是非经营性的,是应该通过协议转让还是招拍挂?这些政策并没有得到细化落实。

  再者,按目前通常做法,老年福利院由民政部门主管,房地产公司如何与政府部门合作,必须有明确政策指导。此外,他认为养老地产有一定的社会福利性质,需要在土地出让、银行贷款乃至税费上有一定政策优惠,才能促进开发商的积极性。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