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厉以宁:CPI控制目标4%可实现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07日 04:51  新京报

   本报讯 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昨日表示,抑制通货膨胀,有两个重要因素我们控制不了,但如果经过努力,可以将CPI控制在4%的目标范围之内。

   他是在昨日的政协新闻发布会上做如上表示的。此前一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之一,是将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

   “油价气候两因素难控制”

   厉以宁分析,2010年开始的通货膨胀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这次物价上升中,农产品价格的上升占了主要地位,而农产品价格上升原因有很多,如气候原因等,也不排除有人为的炒作因素,政府出台的一些措施,对抑制通货膨胀是得力的,是有效的,但仍有一些因素控制不了。

   他解释说,第一个因素是石油价格,中国无法控制国际上的油价上涨,中国还是个进口大量石油的国家。第二个因素是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有多大影响控制不了。“撇开国际上的因素不谈,只要我们努力去做,可以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粮价涨一点有利农民增收”

   物价上涨中最明显的是食品价格。十一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在发布会上表示,一段时间以来的旱情,对中国粮食生产一定会有影响,但这种影响不是太大,经过努力,当然也希望气候能好转,这些不利因素有可能被克服甚至消除。

   陈锡文表示,目前全球的粮价已经突破了2008年最高点,主要粮食品种,比如小麦、大米等等,几乎和去年同比翻了一番。但国内的粮食生产和市场供给始终比较稳定,今年以来中国的粮食价格和去年同期相比,涨幅不到20%,而全球涨幅为100%。

   “我相信中国的粮价会基本保持稳定。当然由于成本的上升、气候的因素等等,徐徐上涨的情况不排除,但粮价多少涨一点,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是有好处的。”陈锡文表示。

   提案

   今年以来,通胀势头依然不减。本次“两会”上,不少代表和委员也都针对此,提出了相关的议案和提案。

   提案1 “建立薪酬稳步增长机制”

   民革中央:当前我国经济中一个显著问题,就是通货膨胀形势严峻。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通胀有明显复合型特征,同时国际通胀输入的压力也逐渐增大。

   提案共列出了七大措施,包括: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抑制物价过快上涨的原动力;加强农产品价格调控,抑制物价过快上涨的敏感性;合理运用货币政策,抑制物价过快上涨的推动力;审慎推动汇率改革,抑制物价过快上涨的外部力;建立稳步增长的薪酬机制,加强劳动者应对通货膨胀的能力;逐步完善财政政策的公平合理,促进国民收入的平衡;大力推进社会保障系统改革,提高国民收入的保障。

   提案2 “必要时干预关键商品价格”

   九三学社:从长期来看,我国的货币政策自2003年以来一直宽松。超量货币抬高了土地和房产等价格,令城市生活成本和商务成本上涨,驱动人工成本上涨,拉高了农产品流动成本。“通胀中农产品涨幅较大,水、电、天然气价格有所上涨,住宅价格依然处于高位,居民收入增长乏力,造成‘什么东西都在涨价’的直观感受。”

   提案建议,进一步深化我国货币政策体系改革,继续警惕和防范资产价格泡沫,对于商品价格的调节要充分利用市场手段,必要时对关键性商品进行政策干预,制定长期经济战略规划,规范地方投资行为,防止过度投资推高通胀水平等。

   综述

   治通胀 央行一年“出手”11次

   从大蒜、苹果等热炒品种,到蔬菜、粮食、食用油,物价水平自去年下半年起全面连续上涨,中央和地方政府调控举措也接连出台,共同防治物价上涨。

   去年10月20日起,在2008年连续五次降息以来,中国央行首次调整基准利率,为时隔34个月后的首次加息,也敲响了治通胀的钟声。

   央行从2010年以来,已经先后8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3次上调利率,逐渐收回应对金融危机以来的大量贷款。而由于全球流动性的过程,海外一些“热钱”、“游资”的流入,也对国内的市场造成一定的影响,推高国内产品的价格,阻击“热钱”也层层设限。

   必要时可实行价格干预

   去年11月20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也称国十六条),从16个方面做出部署,表示必要时可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此后国务院17个部门建立了市场价格调控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各地也建立了相应机制,掀起防治通胀战役。

   粮食、肉类、蔬菜价格持续上涨,最受影响莫过于低收入者。1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春节前为城乡困难群众发放生活补贴。

   此外,去年以来,为保障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各地普遍提高了城乡低保、最低工资和失业保险金标准,对城乡困难群众发放了每人每月10-80元不等的价格临时补贴。

   实行各项防控措施的同时,查处力度也在加强。

   从3月1日开始,全国市、县级价格主管部门按照中央和省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要求,实施为期两个月的价格大检查,加大对农产品流通环节等各项收费的检查,检查范围包括农村水价、电价、燃气价格,以及医药、建材、农产品收购、农资等价格的收费。

   低收入补贴制度将完善

   “绝不能让物价上涨影响低收入群众的正常生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前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针对低收入者,政府还将完善补贴制度,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

   花絮

   上海市长让秘书问市民菜价

   政府工作报告将稳定价格水平作为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长韩正昨日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物价对于低收入群体影响很大,他问其他代表,谁知道上海市民买一只鸡多少钱,买一条鱼多少钱,很少去菜市场的代表们没有准确的答案。

   韩正透露,为了准确掌握物价情况,他让秘书每周单线联系几位市民,向他们了解蔬菜价格,了解的蔬菜种类大约有十种,谈到菜价,韩正脱口而出“上周上海的菠菜涨了5毛。”他直言,知道了这些,才能真正讨论物价问题,让秘书去了解蔬菜价格,这个工作已经开展了一年。听到韩正说起物价数据信手拈来,代表们当场送他一个“民生市长”的称号。

   观点

   “需加大调控止住CPI势头”

   苏宁 全国政协委员、央行前副行长、中国银联董事长

   按照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各方面都在采取有力的措施来控制物价的上涨。一月份上涨4.9%,略高于去年12月份的4.6%,但低于11月份的5.1%。我估计因为春节因素,可能2月份的CPI数据比1月份还要低一点。

   但是目前这个阶段,物价上涨的压力比较大。按照统计局的数据,去年四季度CPI的环比增长,实际上加起来是2个百分点,这个势头是比较猛的,所以希望加大调控的力度,要把这个势头止住。

   “人为矫正必有副作用”

   刘克崮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

   总的来说,通胀态势是向上升的,至于哪个月哪个季度CPI会冲高,这是次要问题。因为这个数字的大小高低,要看去年基数的大小,基数高今年的数字就低。

   当前通胀压力既来自国内也来自国外。从国内来看,大的因素是较长时期内,我国的货币发行多了,“票子”多了,小的因素是劳动力成本等各种成本高了。从国际来看,美国“印票子”多了,流动性过剩,一方面直接通过游资、热钱的形式进入到国内,因购买或投机,推高了房子、黄金等商品价格;另外一个影响就是“票子”多了之后,导致以美元计价的一些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比如石油。

   全年来看,CPI在4%左右,应该能控制住。但是我认为宏观调控不需要非制定个数字,非要按住它。经济是由经济规律决定的,应该明白规律、顺势而做,至于CPI最后是几就应该是几,如果人为的非要矫正,必有副作用。如果今年硬要控制在一个低水平,明年可能就会反弹。

   算账

   家庭吃饭开销一年涨60%

   于女士是一位退休职工,儿子在外地工作,老两口的开销主要以吃饭为主。据她介绍,一年前她和老伴用在吃饭上的开销大约每月1000多元,现在涨到1600多元。

   在于女士的记忆中,去年开始粮食率先涨价,1斤大米的价格从1.8元上涨至目前的2.7元-3.8元,猪肉、蔬菜、水果也接连涨价。食用油、卫生纸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更是一周一涨。“我和老伴单位不时会发这些东西,我们家倒是不用担心,不过经常会听到邻居的抱怨。”

   于女士说,蔬菜价格受季节影响较大,按理说一般三四月份青菜应该最便宜,但由于去年雪灾刚过,西南又遭受旱灾,使蔬菜价格产生一定波动。像黄瓜,去年最高时达到5元一斤,现在也就3.5元左右。

   于女士表示,她现在比较爱买一些虽然比较贵但“出货”的精品菜。她举例说,比如蒜薹3.5元一斤,菠菜1.5元,但真正下锅的时候,两斤菠菜都比不过一斤蒜薹多。此外,她还经常去批发市场或者早市,那里的菜更便宜一些,也更新鲜。“现在很多超市有了‘直供基地’,这些蔬菜也不错,我也会去买。”

   不过,她很少买打折商品,“这些商品单看价格貌似便宜,其实并不实惠。拿卫生纸来说,打折促销的那些经常都是两层的,切割还不工整,而原价的卫生纸不但三层,且纸质更厚,更耐用。”

   支招

   理财师:浦发银行北京分行理财经理何溪

   月收入3000元左右的工薪阶层

   首先要控制投资风险,其次再考虑收益,建议投资一些金额门槛低的产品,如基金定投,积少成多后可选择合适的银行理财产品。而且在理财的同时,一定要留出3-6个月的生活费以备不时之需。

   月收入1万元左右的白领人士

   有房贷压力的投资者可购买大病保险或寿险,但保金一定要覆盖房贷的余额,这样一旦出现变故,也不会给家庭带来额外的影响。

   没有房贷压力的人群可选择的余地较大,建议在投资中将保障性、收益性和成长性资产按1:1:1分配,并根据个人情况适当微调。

   高收入人群

   资金灵活度最大,对于投资的安全性要求较高,这类人群适合将资金的一半投资于基金,其中一部分最好是货币基金,另一半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如果没有时间打理投资组合,可以选择大额集合信托计划,收益高且稳定。

   专题统筹/本报记者 何晨曦  A06-A07版采写/本报记者 胡红伟 沈玮青 杨华云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