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行政色彩淡化 透明直观的管控更利于金融机构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05日 12:23  中国经营报

  朱紫云

   谁主信贷

  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杨凯生,即便不递交什么提案,也是众人关注的焦点,因为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中国工商银行的行长。

  作为中国信贷投放量最大的银行之一,对于信贷政策与口径的管理,任职工商银行的杨凯生深有感触。作为决定中国经济增速的最关键因素之一,信贷政策的决策机制,以及由此给中国企业、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是为不可替代的关键所在。

  客观而言,相比于产业政策等决策过程,作为货币政策、信贷政策管理主要部门的中国人民银行,在调控手段的技术性与丰富性上尚处领先。无论是央行票据回收流动性手段的使用,还是差别准备金乃至惩罚性准备金手段的运用,都让流动性“总闸门”的管控,相对不那么具有太行政化的色彩。

  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

  “今年央行对信贷规模的管理采用了更市场的方式,不是简单下达一个信贷规模额度,不是简单采取规模控制,而是希望能够控制全社会的融资总量。此外,央行对商业银行采取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调控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这都是管理模式的创新,这对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控制CPI的增长都是有益的。”全国政协委员、工商银行(601398.SH)行长杨凯生3月3日在政协委员经济界驻地表示。

  杨凯生所说的差别准备金动态管理,将成为2011年央行控制商业银行信贷增长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2010年人民币新增贷款7.95万亿元,超出7.8万亿元的监测目标1.9%。尽管今年央行并没有公布全年信贷增长目标,但在货币信贷调控中运用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工具、抑制资本充足率较低且资产质量较差的金融机构盲目扩张贷款,已经成为2011年货币政策转向“稳健”的重要内容之一。

  “今年央行对我们银行的规模控制有两条线:一是实行差别准备金率管理;二是尽管今年监管部门没有公布信贷投放总体目标,但要求原则上信贷规模投放不高于去年。”一位城商行研究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若银行放贷过猛,就将会受到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定向惩罚”。

  2011年宏观政策导向的重要变化之一是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对于稳健货币政策的解读,央行副行长胡晓炼去年年底就指出,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各方面发展热情高,基于流动性偏多之上的货币信贷扩张压力必然较大。央行要继续运用和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工具,特别是通过运用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配合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等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挥作用。

  目前央行已向金融机构明确了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的相关要素,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流动性状况、杠杆、拨备等指标都将作为参考系数,通过按月测算,对商业银行随时调整存款准备金率。

  “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能够实现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管理的结合,也能够实现货币政策调控与制度性调控基础建设的结合,是对我国已有的差别准备金措施的深化和发展,是逐步市场化调控的尝试,也是对危机后国际监管实践发展的借鉴。”一位监管层人士透露。

  对于央行今年推出的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兴业银行(601166.SH)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这比以往的监管手段更市场化。“过去的调控更多是额度管制、‘窗口指导’等手段,而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包含很多指标参数,银行在收益成本之内做出权衡和取舍,自觉调整其经营行为。”

  不过,鲁政委认为,在承认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要看到,计算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的变量和参数比较多,使得这一调控工具的直观和透度明降低。“比如央行应该动哪个变量?一个变量动了,其他参数会不会也在变?如果变量太多,会影响商业银行在信贷投放和流动性上的平衡选择。”

  银行承压

  在两会召开前夕,全国政协委员、光大银行(601818.SH)董事长唐双宁曾表示货币政策是今年银行业面临的压力之一,包括推出差别准备金的量化方案,信贷投放总量将向常态回归。

  3月3日上午唐双宁在政协委员驻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应该是货币政策的常态选择,应慎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银行界已经感受到央行调控手段的加码。去年以来央行已经8次上调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高达19.5%。

  此外,银监会数据显示,去年央行7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2次上调存贷款利率,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水平逐步回落,银行业金融机构流动性比例从去年初的46.4%下降到去年末的43.6%,部分中小金融机构流动性压力明显上升。

  据2月15日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信贷新增1.04万亿元,同比少增3500亿元。尽管1月份新增信贷规模仍超万亿元,但已低于市场预期,实现这一信贷规模控制的“幕后推手”即是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有消息称,2011年以来,央行已开始在货币信贷调控中运用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工具,对40多家资本充足率较低、信贷增长过快、顺周期风险隐患增大的金融机构实施了差别准备金要求。

  上述城商行研究人士认为,在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下,商业银行应该把握好信贷投放和准备金成本的平衡。“央行采取差别准备动态调节的作用之一是可以有效控制信贷规模增长,因为银行要想多放贷就要资本充足率高,而资本充足率高要么是效益好,要么是能融资,二者的实现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外部条件。”

  此外,这位城商行研究人士认为,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的推出,可以促使银行把信贷增长和资本充足结合起来,更注重发展资本节约型业务。如果银行频繁融资,必然受到来自市场的压力,这样从银行讲,为了自身的形象也会控制信贷投放,开展业务创新。

  华创证券研究报告认为,对于大型商业银行,差别准备金率具有较强的威慑作用,信贷投放增长过快被要求上缴存款准备金,预期大型的商业银行将不得不调整各自的信贷投放规模与投放节奏。

  “银行自身要调整经营模式,走出一条总资产不无限扩大但盈利能力可持续增长的新路子,走出一条资本节约的路子。”杨凯生对记者表示,工行的信贷结构也会不断地发展,这也是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比如说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要增加。

    中国经营报微博:http://t.sina.com.cn/chinabusinessjournal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