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未来10年中国对外投资将实现质的突破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04日 22:41  经济观察报

  张斐斐

  509

  2011-03-07

  张斐斐

  经济观察报:如何评价目前中国对外投资的发展进程?

  詹晓宁:2010年,中国非金融类对外投资590亿美元,同比增长36.6%。中国对外投资在全球的排名也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十几位上升到目前的第五位。如果将金融类对外投资以及香港中资企业的对外投资也包括进来,中国对外投资数额将更为庞大。从布局来说,中国对外投资遍布全球各地以及各个行业,全面铺开。

  同时应看到,中国对外投资的发展还只是量的巨增,并未达到质的飞跃。第一,按联合国贸易发组织2008年全球跨国经营指数排名,入围全球100强的中国企业仅有中国远洋运输和中信集团两家。第二,真正的跨国公司需要有一个全球的生产体系和全球产业链。但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还是分散的,尚未形成产业链型的、集群式的对外投资。

  我们预计在下一个十年,中国对外投资将出现一个质的飞跃。中国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特别是出口导向型企业,可能会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调整的机遇,通过集群式投资将产业链延伸到海外,建立海外生产、经营基地,并逐步发展成为真正的全球性跨国公司。这将帮助中国企业全面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同时推动国内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经济观察报:怎么看金融危机对中国投资的影响?

  詹晓宁:2008年至2010年,中国对外投资实际上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当然这主要是受国有企业少数大型并购项目的推动。一些大的所谓“抄底”,实际上不是为抄底而抄底,而是因为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对外经营能力正好达到了这个阶段。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实际上是出于长远发展的战略需要。

  经济观察报:但是在过去的一些投资,特别是资源性投资遇到了很大的问题。中国对外投资面临的障碍有哪些?

  詹晓宁:国际投资政策大的方向仍是进一步走向投资自由化、投资促进和便利化。但国际投资环境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其中一个趋势,就是全球经济危机使得各国在发展战略、发展方向上都有反思,不少国家包括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开始重新强调产业政策,加大扶持本国企业和保护重要产业。

  另一个趋势就是各国都加大了对资源的保护和控制。非洲和拉美一些发展中国家在90年代推动经济自由化期间,通过联合开发的方式跟跨国公司签订了很多协议,最近几年又觉得在资源开采收益分配方面很不公平,所以他们要求对这些协议重新谈判,一些拉美国家如委内瑞拉还实行了国有化,重新将资源收归国有。不仅如此,发达国家也加大了对资源的掌控。

  经济观察报:我们之前一些大型并购案例并不成功,你觉得可以归结到哪些主要因素?

  詹晓宁:经验不足,人才短缺,国际经营能力仍不足。此外,一些并购的战略和决策存在失误。目前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的投资普遍存在一种倾向,即只注重大企业、大项目,注重品牌和市场效应。但中国企业对国际品牌、市场和营销体系的控制能力仍然有限。一些品牌即使被收购,其市场价值最后也可能被消耗掉。此外,大型外国跨国企业剥离给中国企业的可能本来就是没有发展前景的业务和技术。

  同时,应充分看到中国企业“走出去”取得的成就。从总体上看,多数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是盈利的。中国海外投资还保障了中国能源资源供应,拉动了出口增长,还创造了50多万人的外派就业机会。

  经济观察报:以前中国投资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就是资源投资、战略投资比较多,应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詹晓宁:实际上,在中国非金融类对外投资存量中,资源类投资只占12%左右。中国海外投资遍布了众多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中国对一些发展中国家如非洲国家的投资,统计上似乎并不起眼,但由于当地产业规模小,中国投资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这些不容易为人所见。

  当然,中国企业对外资源性投资在具体做法上要作出适当调整。某些资源导向型对外投资项目应尽可能在当地加工成半成品再运回国内,或直接提供海外生产基地使用。在当地进行初加工,既可以为当地增加附加值,同时还可以节约运输成本,对中国和东道国都有好处。

  来源:经济观察网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