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政协委员表示发展不再只看GDP 应当重视幸福感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03日 11:14  中国网

  东方网3月3日消息:据《新闻晨报》报道,“十二五”开局之年,“幸福”一词走红大江南北。“幸福指数”、“要幸福不要GDP”、“幸福指数替代GDP成为施政纲领”……GDP指数和幸福感之间到底关系几何记者带着问题走访了参加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

  “GDP是幸福的基础”

  “GDP是衡量一国经济实力的指标数据,幸福是因人而异的感受,二者本不该联系到一起。”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蒋明麟听说要谈GDP和幸福,马上给记者上了一课:“如果一定要说二者的关系,那GDP可以说是幸福的基础。”

  中国GDP增长令整个世界瞩目,2010年超越日本,位居世界第二。然而,对于仍然处在发展中的中国来说,这种成果带来了喜悦,也带来了警示和压力。

  2011年各地地方两会,很多省区市仿佛突然意识到“唯GDP”发展模式的弊端,纷纷下调“十二五”期间GDP增速目标,并强调提升居民幸福指数,走民生导向发展之路,让百姓共享更多发展成果。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孙贵宝这样评价:“停止对GDP的盲目追求是正确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即使GDP高增长,如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到位,民生工程不到位,是很难让百姓满意的。”

  幸福=GDP的含金量

  “GDP不能被忽视,幸福指数也并不一定可靠。”蒋明麟委员如此强调。

  “不同人群,不同生活状态,不同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每个人的幸福感都不一样,不可能用统一的数据来衡量。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关键在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而民生的基础就是经济。”蒋明麟说。“幸福不幸福,政府公共服务体系更关键。比如医药卫生方面,全国人民都挤到大城市、大医院看病,当然不幸福。所以政府下决心、下大力气搞医改,就是要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升大家的幸福感。”孙贵宝说。

  资源、环境、健康,这些代价的支付在支撑起高发展速度的同时,也降低着经济增长的幸福感,并损害着经济增长的实质内涵。如何提高GDP的含金量,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开始思考的问题。

  打造提升幸福感的GDP

  北京要“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广东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建设幸福广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庆要打造“居民幸福感最强的地区之一”……纵观各地,幸福感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口号,而成为实实在在的措施。

  “GDP很重要,但只有人文的GDP,绿色的GDP,才是可以提升人民幸福感的GDP。”孙贵宝总结说,“目前来看,虽然很多地方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但不少省份官员们对GDP的热情仍然很高,这是我们对官员们的考核机制决定的。”“GDP是个大蛋糕,人民的幸福感则决定于如何切这块蛋糕。”蒋明麟也总结道,“对GDP不能迷信,也不能放弃。真正要做好的,是踏踏实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让老百姓从经济发展的成果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