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竹片来回飞,3秒钟包一个抄手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02日 05:30  重庆晨报

  本报讯 (记者 李晟)随着20多厘米长、一指见宽的竹片来回飞舞,鲜嫩的猪肉馅从盘中飞上早已准备好的抄手(北方也称作馄饨)皮,四指一弯,抄手皮在手掌上打了两个滚,紧紧地将肉馅包裹,竹片滑过,两只手指一捏,一个元宝状的抄手落入一旁的盘子里。这个过程仅用了3秒。

  昨天,市文广局工作人员表示,已荣获渝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吴抄手传统技艺,与大足石刻传说、梁平竹雕等118项民间绝技入选市级非遗的公示期结束,有望成为我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上世纪50年代落户渝中区中华路算起,吴抄手已经在这里经营了一轮甲子。今年53岁的明善禄师傅是吴抄手的传承人之一,他和这些元宝状的小吃已打了近30年交道。

  “虽然店面只有60年的历史,但制作抄手的手艺是从清朝光绪年间传承至今。”明善禄说,吴抄手的制作,讲究的是三字要诀———“绝、精、妙”。选料用的是加入了金钩、荸荠和鸡蛋的背柳肉,这是绝;制作中,采用手工擀制成通透的抄手皮,这是精;最后根据客人的口味,调成清汤、红油和蒜泥味,这是妙。上百年来,三字要诀从未改变。

  而开店以来,从未换过店址,也是吴抄手人的一大骄傲。明善禄说:“中华路原来叫杨柳街,解放初期,一条街上陆陆续续开了五六家抄手店,那时,裹着肉馅的抄手是人们打牙祭的首选。”明善禄说,店里的老顾客,多是从小和吴抄手结下不解之缘的。

  家住解放碑新华路的张蓉就是吴抄手的忠实“粉丝”,今年67岁的她说起吴抄手来赞不绝口,“不仅我经常吃,家里有远客来,我也会带着他们去吴抄手。”

  据市文广局人士介绍,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民间绝技不仅将得到资金扶持,还将命名“民族民间艺术家”,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