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提升幸福感:中国发展路径谋变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02日 00:04  中华工商时报

  编者按:

  又到一年两会时。今年全国两会将于本周四起陆续拉开帷幕。今年的两会具有特殊意义,一方面,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处于重要历史转型期。如何进一步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如何保障就业、稳定物价?如何兼顾产业转移与环保?如何让民营经济轻装前行?如何让新兴战略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相信,在即将召开的会议上,代表委员们一定会纵论国是、尽心履职;我们期待,从今年的两会上,从政府工作报告中、从代表委员的热议中,我们能够更清晰地找到这一个个社会大众普遍关心话题的答案,让我们更有信心去面对未来。从即日起,本报推出“从国富到民富·2011两会特别报道”,力求多视角去解读当下,探求未来。

  2011年春天的北京,全球瞩目。在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一项重要的议程就是批准“十二五”规划纲要,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绘制蓝图。自1953年至今,中国已编制、实施了十一个“五年计划(规划)”。通过实施这些五年计划(规划),中国近年来的发展成就令人叹为观止。

  新的五年,一个国家的“行动纲领”将制定实施,中国谋求在“奔跑”中实现转身。《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发展仍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今后五年“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但必须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科技创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深化改革开放、保障改善民生。

  “民生就是人民的生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改革开放的春风从安徽小岗、经济特区吹向全国,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再到涉及财政、金融、价格、就业、社会保障、教育、科技和医疗卫生体制等各个领域的改革工作逐步展开和推进。在人口、资源、资金、技术和国际社会多重压力下,逼出了“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经验。时间短、任务重,30多年来经济总量有了大幅提高,同时也遗留了诸多问题。比如,过度强调发展速度造成了高投入高污染高能耗低附加值的产业格局;“土地财政”使房价居高不下;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种种问题的出现要求改革迈向纵深。

  两会召开之前,温家宝总理再次通过网络和广大网民直接交流。他回答的第一个问题是:“幸福的标准是什么?”。他的回答是,对于幸福的理解和标准可能人们都有不同,他自己也曾经讲过关于如何使人有尊严和幸福。“我不想再重复过去的话,我只是说如何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

  温家宝说,结合“十二五”规划,重点强调民生问题,引用孙中山先生的话,“民生就是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人民的生命。”温家宝表示,“十二五”规划中特别强调民生,把它作为整个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这就是我们对今后五年的最主要的考虑”。温家宝表示,“十二五”规划中确定的经济发展速度是7%。“之所以这样做,就是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就是要把发展和所得到的成果用在民生上来。绝不能再以牺牲环境的代价来换取高速增长、盲目铺摊子。”

  从温总理的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十二五”规划的核心指导思想,就是从过去一味追求经济数量增长,向重视环境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转型,向重视民生以提高人民幸福感转型。

  “转”字当先

  呼唤经济转型、促进经济转型,这是近年来我国一直关注和推动的话题,为什么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到如此重要的地位呢?国务院参事、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冯之浚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主要原因是原来的路再走下去是不可持续的,这有五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能源、资源难以支撑。我国的矿产人均为世界的1/2,水是世界的1/3,土地、草原是1/4,森林是1/6,但目前发展建设所用的钢铁是世界的30%,水泥是50%多。我们的资源再不节约,不要说下一代,这一代就不够了。

  二是生态环境难以承受。现在GDP上去了,城市的设施也跟上了,可是没水喝,没好空气了,人还怎么生存?

  三是盲目上项目,容易造成重复建设。比如说,搞太阳能,一共有七个步骤,其中五个步骤完全是外国的,核心技术、核心材料至今都是别人的。

  四是国家竞争力难以提升。我们老是跟着别人走,自主创新不够。而竞争力的提高一定要靠自主创新。这一点,教育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任重道远。

  五是人力资源难以适应。如今要调整产业结构了,与之相适宜的人才在哪?

  我们欣喜地看到,各地在“十二五”期间都力求加速经济转型,注重发展质量。

  “十二五”期间,上海淡化规模总量指标,强化结构调整、民生改善、绿色发展等导向指标。产业结构上,该市将提升服务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按规划,未来5年,上海将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预期达65%左右。

  “十二五”期间,北京将通过产业结构与布局调整,着力于提升软实力,包括文化创意产业、金融服务和科技创新等。今年1月初,有90余年历史的首都钢铁厂厂房,作别最后一炉钢。留下的厂房,正在建设中国游戏动漫城。从硬的钢铁转向软的文化,首钢厂房只是北京经济转型的一个缩影。

  在广东,该省省委书记汪洋表示,GDP减速是为广东转型腾出空间,也为以后更快地向前发展。

  此外,为加速经济转型,“改革”与“创新”成为热词。按计划,“十二五”期间,北京将建设成为国家创新中心,推进竞争力持续提升。而在上海,“建设创新开放的浦东”被单独列为“十二五”规划中的一章。

  GDP减速

  近来,各地公布的“十二五”规划显示,“调低GDP增速”成为热点现象。观察人士指出,部分地区调低GDP增速的同时,更在提速经济转型,强调发展质量,关注民众“幸福”。

  华北地区,北京市“十二五”期间GDP年均增长目标为8%,比“十一五”规划目标低1个百分点;河北省按新的规划,未来5年年均增8.5%左右,而过去5年年增11.7%。

  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也有省份减速。“十二五”期间,内蒙古计划GDP年均增长12%,虽然依旧很高,却远低于过去5年的年均增长17.6%;“十一五”时期,广西年均增长13.7%,“十二五”规划中,降为年增10%……

  数据显示,与“十一五”规划比,大部分省区市调低了2011年及未来5年GDP增速。分析认为,中央逐步淡化对GDP考核,起到了指挥棒作用,各地调低GDP增速已是大势所趋。

  广东提出“十二五”期间GDP年增8%,远低于“十一五”期间的12%。其下辖地级市,也有类似减速。未来5年,深圳GDP规划年增10%左右,低于“十一五”期间13.5%的实际增速。同样,东莞规划“十二五”期间年增8%,远低于“十一五”预计的年增13.3%。

  GDP被弱化,幸福被强化。1月份以来,广东省“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要求各地研究制定幸福广东指标体系。该省“十二五”发展主要目标之一是“民生福祉显著改善”。

  不止广东,建设“幸福武汉”同样成为“十二五”时期武汉市的主要目标之一。日前,“幸福武汉”、

  “幸福沈阳”“幸福山东”、“幸福重庆”等广泛见诸媒体,引起关注。

  GDP减速,居民收入增速。在北京,未来5年,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目标,首次赶上GDP规划增速,二者均为8%。两个8%,一个是经济减速,另一个是民生增速。在山东,“十二五”GDP年均增速由“十一五”的13.1%下调至9%,而城乡居民收入年增10%,超过GDP增速。

  分析认为,各级政府正在转变执政理念,过去是把GDP发展定为主要目标,现在则将民生发展放在重要位置,从而有利于解决居民收入与GDP增长速度之间的不平衡。

  “中国经济不可能持续地保持10%左右的增长,未来可能会火车(经济增速)开得慢一点,同时带的人越来越多(更多人受益),这大概是最好的结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部长余斌的话或许是所有国人的期望。

  余斌强调,过去政府的主要精力放在经济建设上,在养老医疗教育方面的投入不足。而“十二五”中国将改变发展方式,增加政府对于养老、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的保障性支出,真正转变到依靠国内消费增长的道路上。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当初的设想就是,通过改革开放,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从而带来共同富裕。三十多年来,一部分人富起来了,国家富起来了,习惯了追求发展速度的中国,习惯了追求政绩崇尚官本位的各地政府,能否尽快掉头,把关切的目光投向老百姓,从追求速度转求效益,从追求效率转求公平,无疑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从国富到民富,“十二五”期间,我们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