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金融需要大战略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22日 15:24  新浪财经

  ——评夏斌先生《中国金融战略:2020》

  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缪建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连续30多年的高增长,年均GDP增速达到9.8%,我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起步相对较晚,虽然已经形成了由银行、证券、基金、保险、信托等组成的金融机构体系,以及由拆借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期货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组成的金融市场体系,但与我国经济在全球的地位和影响力相比,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还相对滞后,呈现夏斌先生等讲的“弱金融”现象。当前,我们正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新的全球经济格局及经济治理正在逐步形成。为了更好地把握发展机会并迎接挑战,发挥中国在全球金融治理中应有的作用,增加中国在全球金融中的话语权,在金融领域维护国家战略利益,我国金融迫切需要从“弱金融”向“强金融”转变,夏斌先生著的《中国金融战略:2020》非常及时地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未来10年中国金融发展的方向和步骤做出了战略思考。

  纵观全书,我认为,《中国金融战略:2020》具有三个显著特征:

  1.战略性。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我国改革开放在实施中并没有一个完整的连续的清晰的战略,基本上是摸着石头过河,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借鉴东欧的改革经验,九十年代总结苏联失败的教训,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后,主要是向西方学习,金融领域主要向美国学习。但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国也不能全盘学习了。可以说在金融领域改革中摸着石头过河,美国是我们可以摸到的最后一块石头。现在前面已经没有石头了,未来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我们的金融怎么搞,就需要我们自己定战略了。夏斌先生的这本书正好适应了我们这个时代对金融战略的需要,十分及时。

  2.针对性。本书有一个基本的理论架构,但更重要的是通过非常严密的逻辑分析得出了政策性实用性极强的结论。正像书本的封面介绍的那样是国之策士的精心力作。策士的作品与研究人员的作品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更注重实用性。就像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许多策士的作品一样,可能不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但充满了思想的火花和智慧的光芒,实用性很强,价值很高,如西汉初期贾谊的《治安策》等。夏斌先生著的这本书其价值大概就在此。

  3.实践性。夏斌先生是有丰富金融实践经验的理论工作者,所以他的许多观点既有理论上的推导,但更多的是鉴于实践的思考。他提出未来10年我国金融发展的战略方向是:国内金融的“充分市场化”和涉外金融的“有限全球化”,这对于未来我国经济金融政策制定具有很强的参考意义。

  《中国金融战略:2020》是对未来10年中国金融的前瞻性分析,其中真知灼见,为我们思考未来中国金融将向何处去这一问题开阔了思路。通过阅读本书,面向未来,我觉得以下问题值得大家关注和研究:

  1.在当前世界经济格局调整及世界经济治理变革过程中,中国应发挥怎么样的角色、起什么样的作用、争取什么利益,需要我们从战略角度深入思考。其中的金融战略是经济战略的核心内容,需要我们冷静分析、深入思考、扎实推进。

  2.在大国崛起过程中,建立什么样的大国金融,服务于大国崛起是当前的一个现实课题。金融既要服务于大国崛起,同时又要通过抢抓大国崛起过程带来的机遇,实现金融业自身的壮大。大国金融并不完全在于规模,而在于金融的全球影响力、全球竞争力。英国的经济早已没有全球性影响力,但伦敦仍不失为一个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金融却还没有相应的地位。因此,怎么样建立起与我国经济地位相称的具全球性地位和影响的金融业是我们面向未来十年急需思考的一个战略问题。

  3.在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中,金融如何因势利导谋取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美国在上世纪二次大战后,就充分利用了当时有利的政治格局,通过布雷顿森林会议建立起了美元的霸权地位,谋取了最大化的国家利益,直至今天美国仍在分享二战后确立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制度红利。我们现在正处于需要思考这一问题的节骨眼上。

  4.除了汇率、货币国际化、资本账户开放、金融改革外,金融人才培养,以及对具全球影响的金融标准制订的参与,恐怕也是涉及重大国家利益的战略问题。特别是金融标准的制订看似是技术问题(如信用评级、会计准则、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的标准),其实涉及重大的国家利益,涉及金融稳定,也需要从战略角度加以重视。

  总之,未来10年,将是我国金融大发展、大变化的10年,有许多重大的理论与政策问题需要从战略上加以思考。夏斌先生著的《中国金融战略:2020》对我们思考这些战略问题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指南针,其影响将是深远的。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