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对中国货币金融发展的最有高度分析和讨论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22日 15:18  新浪财经

  能有机会提前拜读夏斌先生的《中国金融战略:2020》书稿(以下简称《战略》),感到非常荣幸。

  在涉及中国货币金融发展这一重大问题上,《战略》一书是笔者迄今所见到的最有高度,最全面,最系统,最严密的分析和讨论,其结论也最具有说服力。

  《战略》从中国国家整体战略的高度出发讨论一系列重大问题,定位宏伟。当前,全球经济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未来十年的中国金融发展战略,将决定中国经济是否有机会,像很多国人期望的那样,在全球经济中最终占据主导地位。在书中,笔者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夏斌先生以其严谨治学态度,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以及广阔的国际视野诠释着中国学者特有的“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精神。

  《战略》的分析讨论内容非常全面,涉及到金融发展的基本理论,战略环境和方向,相关体制和机制设计,改革路线图,以及中短期内的具体行动方案。因此,《战略》可以满足不同类型读者的需要,它既可列在高校教学和学术理论研究的必读书目中,也可以成为放在政府决策者的案头参考资料。对于希望能准把握和判断中国未来政策发展方向的市场人士,也同样具有一起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如果太注重全面的阐述,往往有可能会失之于冗长和凌乱。《战略》的系统性分析,有效地避免了这一可能的缺陷。书中的讨论和分析紧密围绕着关乎中国金融发展的最重要现实特征,即中国是“发展中,转轨,非中心货币,大国经济体”。《战略》就货币金融理论的讨论,以及对世界经济史中各国各类实践的分析,都着眼于它们对中国上述实践特征的适用性。书中提出的具体政策建议,则注重如何帮助中国经济和金融系统一步步实现以下特征: “发达,成熟,人民币国际化,全球经济的领导者”。

  《战略》有强大逻辑力,严密的分析贯穿全书,其整体性经得起反复推敲。作者秉承寻根究底的哲学精神,从货币金融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出发,明确指出了现代货币金融系统的内在不稳定性。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设计中国金融发展战略必要性和迫切性。作者尊重了“正统”理论的一致性,同时认识到其“相对真理性”以及历史和实践的局限性,从而为研究中国金融战略问题打开了广阔而不失严密的分析框架。

  《战略》的结论很有说服力。笔者完全赞同书中“国内金融的充分市场化,涉外金融的有限全球化” 这一个重要结论。书中指出中国经济未来十年面临四个重要机遇:高储蓄率,工业化及城镇化,全球化,和体制改革的空间。第一个机遇对于涉及中国金融战略尤为重要。充裕的储蓄意味着,中国相当时间内不需要依赖国际资本市场融资。这种情形下,中国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最有效率地使用这些储蓄,把他们转变成高质量的投资和财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一个高度发达的金融系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减少交易成本。

  国内金融的充分市场化,要求尽快消除严重的“金融压抑”,实现利率的市场化,破除国有大型银行的垄断,发展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中国如果不利用好“储蓄充裕”的时间窗口实现“国内金融的充分市场化”,一旦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而使储蓄状况发生逆转,中国将不得不开始依赖于国际资本市场获取发展经济所需的资金。到那时,中国在“国内金融没有充分实现市场化”的同时,被迫实现“涉外金融的全球化”,这将大大增加书中所警告的关于“金融过度发展”带来的相关风险。

  对于在的某些个别领域(如汇率,资本账户开放,金融机构改革等)有特别研究体会的分析人士而言,也许他们不必然完全赞同书中的所有结论。但是,笔者认为,如果把相关零散的个别问题的分析,从一个战略的高度,放在一个整体逻辑框架里研究,同时提出有操作性的政策建议,其相关结论恐怕很难和《战略》一书观点产生重大分歧。在笔者看来,这也许正是《战略》的价值所在吧。

  夏斌先生在书中指出,历史的发展可能不完全会像书中所描述的“那样” 。然而笔者相信,《战略》的出版至少可以降低历史“走样”的概率。

  王庆

  完成于香港到纽约的航班上

  2010年12月2日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