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庄严的大国金融宣示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22日 15:06  新浪财经

  丁志杰

  由于研究领域相近的缘故,我有幸先于一般读者拜读夏斌老师和道富博士的力作《中国金融战略:2020》。之前就听说夏老师有此宏愿,翘首期待之余,心里也不免犯嘀咕:战略研究可不是中国人的强项,未来10年会有多少现在还不可知的大变化,这样一本书的受众面在哪?然而,一拿到刚刚出炉的书稿,疑虑烟消云散,顿感气息清新,文字亲切,观点犀利,思想深邃,直想一口气读完,几天里流连其中,领略逐递摊开的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未来中国金融发展画卷。

  因为中国,世界处于二百年大变局的转折时代。改革开放前30年奠定了中国经济崛起和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础,中国的世界影响力尤其在过去10年呈几何级数的扩大,给世界带来的是格局性变化。举个直观的例子:2005年中国GDP赶上英国,中国人用了整整半个世纪实现了“超英赶美”梦想的一半,而接下来只用短短4年时间,中国的经济规模就达到英国的2倍,相当于在太平洋的一岸空投了一个英国。这是一个何等壮观的奇迹!中国崛起,成为全球具有系统重要性的经济体,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种转折还在继续。

  中国还不是一个强国。诸多大国光环下,潜藏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包括“负环境”因素。在世界经济分工中,中国还处于低端,扮演储蓄者和存款人的角色。完成角色转化,成为世界的投资者和银行家,做好做强金融,是实现从经济大国到强国转变的关键。然而,现实的中国是金融弱国,是金融滞后。要抓住未来10年的战略机遇期,必须做好金融发展这篇文章,决策部门“必须要有一个金融发展的总体战略”。

  在作者看来,金融是一个四维系统,是一个由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微观金融与金融开放所构成的完整系统。然在这本关于未来10年中国金融战略的著作中,论述涉外金融政策与战略的篇幅竟然超过三分之二。这似乎有些不协调,但却是大国意识和强国视野下的一种刻意安排。中国要实现富民强国的目标,必须有一个强大的货币,一个高效的金融体系,一个公认的金融中心。诚如书中所言,“厘清中国金融长远发展的应有逻辑、谋划好今后的具体部署,这既是中国经济伟大复兴中极为重要的关注点和精妙之处,也是让当今世界‘中心货币’国家及其它国家能够接受中国历史性复兴所必须要做的‘中国宣示’。”

  战略和博弈不一定是敌对的。作为中国学者,不仅要有大国意识,也要有大国责任感。“在尽快发展中国金融实力的过程中,与相关各国齐心协力,努力促成在世界力量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中,实现国际经济、金融秩序的有序重建,这是研究中国金融战略的世界意义”。作为一个世界大国,中国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国际金融政策成为对外金融政策的重要内容;作为一个地区领导者,要积极参与、主导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货币金融合作被赋予新的内容。因此,尽管关于国际金融事务的中国战略没有独立成章,但相关的论述依然字字珠玑。

  作者亲历改革开放后中国金融发展的全过程。他是当局者,三度任职中国金融的心脏——中国人民银行,领导当时中国金融的新生事物——深圳证券交易所,20多年的宝贵年华直接奉献给中国金融政策的决策、制定与执行。他又是“局外人”,来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心一意研究中国金融,用另一种方式参与谋划中国金融发展。作为亲历亲为者对中国金融的认识、理解和感受,非局外人所能及。在作者看来,人民币汇率、资本账户管理、人民币国际化和国内金融改革是中国金融战略的四大核心内容,而且国内改革是其他三项的基础和条件。然而,对于范围极广、内容极丰富的国内金融改革这一命题,全书高度浓缩成一章,真知灼见俯首皆是,赤子之情露而不溢。这样结构的精妙,恰如棋风空灵飘逸的棋手布局。

  作为研究者,我更欣赏作者为学治学之道。基于丰富的实践和深厚的底蕴,作者对主流理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总结。作者没有全盘否定主流理论,没有拿西方《资本论》研究热来说事,更没有照抄照搬,简单奉行“拿来主义”,而是基于对货币金融本源的思考,探索像中国这样一个具有“发展中、转轨、非中心货币、大国经济体”诸特征的国家的金融发展战略,提出“国内金融的充分市场化和涉外金融的有限全球化”的方向选择,从而使其研究成果兼具一般性和特殊性,不仅是对已有理论的应用,更是对已有理论的升华。个中甘苦只有当事者明了:“在研究‘后起之秀’国家其经济、金融‘赶超’战略理论时,既应符合传统实证经济学(是什么)和规范经济学(应是什么)的研究方法,又不完全是传统实证和规范经济学分析的方法。这是成功研究中国金融战略的关键,也是最艰难之处”“。更敬佩的是作者求真务实、敢言直言的学术品质。要知道,提出“金融弱国”的结论,恐怕是要得罪很多圈内人,起码有些人是不高兴的。这需要勇气。

  战略是对未来的选择。本书论述的战略事关中国前途,事关国富民强,事关民族复兴,从而关系到每个人的未来。作者没有拘泥于理论的条条框框,而是基于思想者的思想,用优雅、精致的文字写意,展示一份宣示:一份中国崛起的宣示,一份金融发展的宣示,一份学者情怀的宣示,一份向世界的宣示,一份向决策者的宣示,一份向国民的宣示。这份宣示值得我们每个人用心去读去品。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