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韩国通胀 经济维艰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19日 12:15  中国经营报

  詹小洪

  2010年,韩国经济表现相当抢眼,经济增长达到6.1%,为2002年后最高的增长率。在26个OECD(经合组织)组织成员国中,仅次于土耳其。但在抑制通货膨胀方面则差强人意,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没有完成全年控制在3%以下的目标。从2010年2月至8月,都保持在3%以下,但9月升至3.6%,10月进一步涨至4.1%,11月和12月分别降至3.3%和3.5%。

  韩国政府给2011年定的指标是,保5控3,即经济增长保5%,物价继续控制在3%以下。然而要将物价涨幅控制在预定目标内并不容易。

  韩国通胀的“中国因素”

  一月份的韩国物价指标已经出炉。CPI同比上涨4.1%。其中,畜产品和蔬菜类价格的涨幅最大,猪肉价时隔一个月上涨了49.3%,各类农产品物价涨幅明显。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了6.2%,环比(与去年12月相比)上涨了1.6%,这是自2008年7月以来的30个月里创下的最大涨幅。通常,PPI变化在两三个月后才会反映到CPI上。因此,舆论认为,韩国消费者今后将会承受越来越大的物价上涨压力。

  韩国经济界认为自从去年9月以来的5个月,韩国物价上涨幅度超出预期的主要原因:首先,蔓延全国的口蹄疫使韩国损失了数百万头家畜,导致肉类产品价格扶摇直上。

  其次,输入型通胀。据分析,韩国进口物价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原材料价格的飙升。原油、金属、谷物类等原材料价格同比上涨20.9%,中间材料价格也上涨了10.5%。企业生产产品使用的原材料价格暴涨,企业就不可避免地需要上调产品价格。客观地说是进口物价上涨导致了商品、服务、公共收费价格的上升。

  而韩国进口的原材料价格上涨率以农产品居首,为32%,纺织品的原材料价格也上涨了39%,其余非铁金属产品和钢铁产品的原材料上涨率也逼近20%。

  韩国的平均物价不比七大工业国低多少。韩国消费者保护院于2010年9月和11月,分两次对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七大国大城市的48种生活必需品平均消费者物价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其中18种生活必需品的韩国物价高于外国平均物价。其中牛肉高出61%、西红柿(50%)、猪肉五花肉(27%)、比萨饼(24%)、啤酒(23%)、大蒜(20%)、电视机(18%)等也均高于国外。进口产品中,儿童服装、婴儿车、罐装啤酒等,各高出国外平均物价32%、30%、23%。

  韩国上述高出七大工业国价格的商品中,主要又是食品价格高且涨幅快。韩国食品价格上涨率的背景之一是逐渐下降的粮食自足率。粮食自足率是本国生产的谷物、畜产品、水产食品在每年消耗量中所占的比率,韩国粮食自足率1990年达到70.5%, 2000年下降至55.6%,2009年下降至51.4%,每年呈现大幅度下降趋势。

  粮食自足率一旦下降,就得从海外进口粮食。不过,近期由于异常气候农畜水产品的生产国陆续采取出口限制措施,于是韩国的食品进口价格也在暴涨。

  落后的农畜水产物流结构也是原因之一。据韩国农水产物流通公司透露,韩国内农水产物流费用2000年占最终消费者价格的40.6%,但2009年反而上升至44.1%。

  中日两国国民消费习惯的变化间接带动了韩国物价的变化。据韩国媒体报道,随着国际间商品流通的自由化,韩国国内的物价也随之动荡。尤其是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和经济大国日本的饮食习惯的变化成了韩国物价大幅波动的重要因素。韩国报纸举了不少例子说明之。例如,随着中国居民弥猴桃、明太鱼、牛奶消费量的增加,就间接地使韩国市场上同类产品价格比过去高出许多。日本人近年消费更多的香蕉,也使韩国香蕉变得贵多了。

  韩国报刊近来出现中国通货膨胀(Chinaflation)一词。是中国(China)与通货膨胀(Inflation)的合成词,指源自中国的通货膨胀。过去中国凭借低工资,向全世界供应廉价商品,为稳定物价做出了贡献。但最近随着中国国内的工资、房地产、原材料等成本暴涨,中国的出口产品价格也随之上涨,从而刺激了对中国产品依存度较高的国家的物价。中国物价上涨对韩国物价产生巨大影响,是因为韩国对中国进口比重较高。韩国对中国进口额约占总进口额的17%,居首位。

  通胀动摇李明博的“亲民政策”

  在某种程度上说,韩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将稳定物价甚至放在保增长之上。因为物价既是经济问题,同时又是政治问题。韩国社会同样存在贫富严重不均的抱怨,中下收入阶层认为自己并没有充分享受到经济增长的好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物价上升,市民生活将会更加困难,这将动摇李明博政府的亲民政策。

  面对去年9月以来的物价上涨幅度超过预定目标,韩国政府频频出招。新年伊始,政府1月11日召开了物价稳定对策会议和国务会议,13日推出了《物价稳定综合对策》。主要内容有:冻结部分物价。韩国政府决定今年上半年冻结与家庭基本支出相关的商品与服务的价格。如对电费、煤气费、邮费、火车票价、长途大客车票价、高速大客车票价、高速公路过路费、国际航线的机票、上下水道费(大城市)、上网费等通信费、有线电视费及国立大学的学费等进行冻结,即维持在当前的价格水平。

  对部分商品严格控制物价在规定的涨幅内。如对私立大学,课外辅导班则劝导他们将学费涨幅降低在3%的范围之内。2011年春节前,韩国政府还决定密切关注83种食品产品的物价走势,重点监管22种食品的价格变动。

  对部分进口商品降低甚至取消关税。如对于像青花鱼、奶粉、咖啡、洗衣粉原料等这些与民生密切相关的进口商品,将大幅降低关税。

  不仅对最终消费品进口实行减免税,对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进口也如此。1月20日韩国知识经济部发表《原材料价格攀升应对方案》报告,称若国际原材料价格继续攀升,政府将对部分进口商品实施“紧急关税配额管理”,大幅下调关税。 “紧急关税配额管理”是指,国际原材料价格狂涨等情况发生时,对部分进口商品降低关税,保障物价稳定。

  对进口商品实行减免税这样的措施以往韩国政府采取过多次。如在2010年8月,政府曾对糖类商品实施紧急关税配额管理,将进口关税从35%下调至零税率。2008年4月和8月,还对120种农产品实施过紧急关税配额管理。

  韩国政府2月10日表示,为防止奶粉和猪肉的价格暴涨,将临时取消奶粉和五花肉的关税。即,原本脱脂奶粉和全脂奶粉的税率为176%,但是对一部分进口奶粉适用零税率。在猪肉方面,截至2010年6月对于1万吨冷冻五花肉和5万吨肉加工原料肉适用调节关税,税率从25%降至零税率。

  此外,韩国政府还通过提高利息对抗通胀。7个月内,韩国金融当局连续三次提高存贷款利率。去年7月初,韩国央行在冻结了基准利率17个月后,将基准年利率从2%提高到2.25%。2010年11月16日,在相隔了4个月后,再次将基准利率调高至2.50%。今年1月13日再将年基准利率从2.50%上调至了2.75%。

  还有,韩国政府严厉管制哄抬价格、变相涨价等违法行为,以稳定市场价格。韩国政府上述稳定物价的措施一定程度上见效了。据韩国价格信息网站消息,政府通过消费者保护院对全国79种241个日用品的价格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随着1月13日《物价稳定综合对策》的推出,一周后,79种日用品中平均价格比前一周下降的产品有51种(64.6%),只有28种(35.4%)价格上升。

  然而正如前述,韩国通胀主要是输入型通胀,韩国物价上涨很大程度上是由外部因素造成的。这些措施仍不能从根本上抑制通胀。所以一月份的CPI仍然在时隔3个月后,再次达4.1%。这大大提高了韩国国民对今年通货膨胀的预期,也使韩国经济决策部门伤透了脑筋。

  韩国专家们普遍认为,韩国央行为了稳定物价,近期可能还会上调利率。但是加息将给家庭和企业造成利息负担,又会危及今年经济增长保5%的目标。韩国当局真是举步维艰。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

    中国经营报微博:http://t.sina.com.cn/chinabusinessjournal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