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腐败缘于政企不分和高度垄断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19日 12:14  中国经营报

  专访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前研究员陈元龙

  张一君

  刘志军事件放大了铁路系统内的招投标等问题,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前研究员陈元龙认为,铁路部门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政企不分和高度垄断,因为政企不分,这个行业没有透明的规章制度、政策法规;因为高度垄断,这个行业权力过度集中,所有的问题都由一个人说了算,为滋生腐败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政企不分和高度垄断

  《中国经营报》:你一直认为铁路的问题根本是机制问题:铁路系统政企不分,政府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铁路系统为什么当初没有像交通运输业里的民航一样政企分开?

  陈元龙:上任铁道部部长傅志寰任职期间,铁路改革并没有落后于民航系统多少,和其他垄断行业的改革一样,当时的改革也是从剥离铁路系统内的学校、干警、设计院、车辆工厂等开始,但遇到了特别大的压力,大量的工作人员无法安置,再加上铁路的运输量太大,稍微不稳定就关系到民生,改革也因此暂时停滞。

  刘志军上任后认同发展优于改革的思路,铁路改革基本上中断。再加上最近七八年铁路大发展,更没有人提改革了。

  《中国经营报》:铁路改革因刘志军案又被提上了日程,其实早2000年左右,铁路改革就提过“网运分离”、“网运合一、区域竞争”等方向,但后来都不了了之,你认为我国铁路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陈元龙:坦白说铁路改革确实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可行的方向,但我认为有一点必须坚持,那就是政企分开,打破垄断。政企分开后,建设运营等环节交由市场完成,政府行使规划、监督的权力,制定行业的政策法规等。

  至于打破垄断,方法更简单,由政府出面再成立一到两家铁路公司,如同通信领域、能源领域的移动联通、石油石化一样,尽管也是垄断行业,但相比一家独大,还是有进步意义。当然,只要核算方式还是全国统一,设立再多的下属路局单位也没有实质的改变。

  现在铁路领域实行的其实就是网运合一、区域竞争的思路,但问题是铁路资源的分配具有先天的不均衡性,比如运煤的线路效益很好,但偏远的青藏等铁路基本没有效益。在一个大系统里统一核算,西边亏了东边赚了还能平衡,但若单独成立了区域公司,线路分配的矛盾会很大。

  所以可行的办法是应由政府成立一个公司,把市场资本不愿意介入的西部一些线路装进该公司,国家来管。当然市场呼声较高的股份制也可以考虑试点,但由于目前铁路系统价格控制太死,股份制运作要求的价格开放等市场化机制很难成立。

  铁路大发展不可持续

  《中国经营报》:刘志军认同“发展优先于改革”的思路,铁道部目前关注的重点是加快建设步伐,形成完善的路网结构,他认为“若干年后伴随着铁路瓶颈制约状况基本消除,所有体制问题就会自然化解”。你认为呢?

  陈元龙: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我们的铁路大发展不可持续,因为铁路大发展的这几年正是国家大力刺激经济的时期,而大部分的经济刺激计划又都投到了基础建设环节,铁路可以说是受益最大的领域,2010年全国铁路投资达到7000亿元。但救市不可能成为常态,如果政府刺激经济的资金大量撤掉,铁路很快就又回到资金短缺的时代,大发展基本无从谈起。和民航、公路不一样的是,铁路的融资途径特别单一,目前铁路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只有三个渠道:一是铁路专项建设基金;二是国债和地方政府投资,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公益性项目;三是银行贷款。

  《中国经营报》:据公开数据显示,铁道部截至2009年底总资产为2.46万亿元,负债规模为1.3万亿元,据预测2012年铁道部的负债总规模将达2.5万亿元。关于铁路部门资不抵债的质疑声不绝于耳,你也曾经公开表达过对高铁赢利能力的担忧,快速的路网发展让铁路运营存在什么样的风险?

  陈元龙:铁路近些年工程建设量太大,投资也太大,监督不完善。铁路是完全封闭运行的,监督也是内部进行。公开的项目招投标还有各种腐败滋生,更何况难以被外界监督的行业。由于权力太过集中,铁路系统内部招投标的过程基本都是暗箱操作,审计也不正规,腐败的风险很大。

  至于财务风险,我觉得不是问题的关键,因为铁路的效益应该分财务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就像北京的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系统,财务效益是很差,但社会效益巨大。

  另外,铁路的的负债率高也很正常,因为铁路投资的回收期长,一般都要10年~20年才能收回。

    中国经营报微博:http://t.sina.com.cn/chinabusinessjournal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