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卫生部长回应医改热点问题:公立医院改革是关键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19日 10:20  中国网

  新华网北京2月18日电(记者周婷玉)卫生部部长陈竺18日在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形势报告时,分析并回应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6大问题。

  看病难在哪里、贵在哪里?

  陈竺认为,“看病难”可分为两种。第一是“绝对性”看病难,是由于医疗资源绝对不足无法满足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看病难”,这往往发生在我国中西部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地广人稀的偏远农村地区。

  第二是“相对性”看病难,是指由于优质医疗资源相对于居民需求的不足,造成患者去大医院看专家“难”。突出表现为许多人看小伤小病也涌到大医院,大医院人满为患。这是目前“看病难”的主要表现形式和特征。

  陈竺指出,“看病贵”也有几种:第一是“个人主观感受的‘贵’”。患者认为看病就医所花的钱超过了自己的预期,或者觉得所花医疗费不是“物有所值”。第二是“家庭无力支付的‘贵’”,就是看病就医总花费超过了家庭支付能力,造成“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其实质是疾病的经济负担过重而缺乏有效的社会医疗保障问题。第三是“社会无法承受的‘贵’”。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全社会医疗费用的总水平有一种不断增长且增速居高不下的趋势,但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当它超过了整个社会的承受能力时,就会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什么导致“看病难、看病贵”?体制机制矛盾是主因

  陈竺分析指出,“看病难、看病贵”主要有以下多重原因:

  ——物价指数长期走高,人们感觉医疗费用上升过快。医疗费用也受物价指数的影响,如果除去物价指数的因素,人们对医疗费用增长的感觉就没那么强烈。

  ——医学技术进步带来的医疗费用增长。新的诊疗设备要消耗更多的物质资源,还要由技术高超的医务人员提供,由此带来医疗服务成本的快速大幅度增长,这是不可避免的合理增长。

  ——疾病模式转变引发医疗费用增长。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我国居民面临传染性疾病和慢性病双重负担,慢性病就意味着长期治疗、终身服药、费用高昂。

  ——政策“双刃剑”。如,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将大大减轻人民群众的疾病负担,但不可否认,它还会刺激参保者多吃药、吃贵药、小病大治等问题,从而使社会医疗总费用增加而不是减少。

  ——患者的医药卫生服务消费具有被动性,容易产生“看病难看病贵”的抱怨。

  ——医疗服务体系、保障体系和药品生产保障体系不完善,长期存在的体制、机制和结构性矛盾,以及管理的不足和曾经的失误,是群众看病就医问题的主要原因。如医药卫生资源总量不足且配置不合理,基层卫生服务体系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公立医院公益性质淡化,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虚高等。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